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力争到203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1000万亩左右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指出,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产保障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建告诉记者,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精心栽培管理,重新生长的一茬短生育期作物。“在我国南方‘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稻区种植再生稻,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实现种一次收两次,有效节约人工、增加粮食产量。”他说。

  张卫建表示,目前我国再生稻面积超过1500万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三大区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极端天气和机械化水平不足。他介绍,比如部分地区气候高温干旱,会影响头季稻的品质和再生稻的产量。有些再生稻分布在丘陵山区,地形复杂,机械化生产难度大;另外头季稻机收过程中碾压率较高,导致再生稻产量降低。

  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种好这种“划算”的稻子?张卫建表示,发展再生稻可从品种选育、农机研发、栽培技术集成等方面着手,选育丰产优质宜机收再生稻品种,研制低碾压率而且轻便的收获机,集成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肥水优化管理、合理留茬等技术。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导引提出了分阶段发展目标、分区域重点任务、分要素主攻方向,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稻生产。                           据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专题
我国力争到203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1000万亩左右
“先用后转”机制 点燃科技产业化“新引擎”
我区发布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望潮模式”
区领导赴开发区召开助企服务座谈会
萧山新增2家省级民宿
区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
城市管理 “体验官”
3月1日起持续4个月 我区两大水域进入禁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