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幸 大写的青春在眉山

  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鸟瞰

  美术馆窑洞

  儿童作品大赛

  执行馆长杨幸

  馆藏精品

  文创产品

  要采访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掌门人”杨幸不容易,约了几次才成行,采访过程中,不断有人找她签字汇报,让我对她的忙有了真切的感受。随着采访的深入,我理解了她的忙,她的干练内敛与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眉山有幸有杨幸,没有杨幸也就没有眉山岛上那份艺术的温润。正如作家沈秋伟所写:“在那里,我强烈感受到艺术之魂在瓷上舞蹈,繁华被定格于方寸,刹那凝成了永恒,那份独特的温润可以治愈天下的种种纷扰。”

  ■文/图  徐以道  范方斌  湘子

  我应该要支持他的

  “我来眉山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今天这样热闹,一些地方的草甚至长到我的膝盖上!”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杨幸说这话时,似乎早已忘记了当年初创的艰辛,让我对面前这位大眼睛美女肃然起敬。

  “坦率地说,当时我父亲要在这里建陶瓷艺术博物馆时,我和父亲团队的大多数人一样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除了父亲的情怀,基本没有商业价值。它的公益属性和事业属性太强了!连门票都不能收。”

  在商言商,学金融专业的杨幸,深深地知道一脚跨入这个大门,便开弓没有回头箭。

  但她很清楚,父亲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老家嵊州到杭州读书毕业后,在全国各地做生意,而萧山已经成了父亲的第二故乡。

  她还清楚,父亲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收藏,到2015年,个人收藏的陶瓷艺术精品已多达400余件,品类丰富、形式多样,诠释着中国现代陶瓷的不同造型和工艺特征。而湘湖有着极其深厚的陶文化底蕴,这里正是400多件宝贝最好的“安身之地”。

  杨幸说,小时候,每到寒暑假,爱好收藏的父亲常常会带上她满世界地去淘宝,耳濡目染下,她懂得了china就是中国,瓷器是丝路三宝,也渐渐爱上了陶瓷艺术品。

  杨幸是知道父亲在景德镇“以房换瓷”的故事的,对于父亲的那次捐赠,她深受感动。而如果捐宝建馆的义举得以成功,那么届时,浙陶文化和湘湖窑火将在这里生动再现,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时尚将在这里交织,工匠精神和人文底蕴将在这里彰显,陶艺传承与文化共富将在这里续写,杨幸读懂了父亲的心思,坚定地表示:“我想,我应该要支持他的!”

  跻身国家级博物馆

  就这样,杨幸放弃了原有的专业,从繁华的上海大都市,来到了当时还有些荒凉的湘湖一隅——眉山岛上。

  “对当初的选择,有没有后悔过?”我问。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杨幸如是回答。

  杨幸说,她是博物馆的第一个员工,博物馆初创时,工作非常繁忙,包括申请牌照在内的工作都落在她头上。

  博物馆的建筑是湘湖管委会提供的,但因为当初不是为博物馆建造和设计的,所以要改造。而改造的花费是很大的,因为资金问题,至今仍有许多地方让她不是很满意。杨幸带我在博物馆徜徉,总会带着调皮的神情,不无得意地说,你只要碰到不是很舒服的地方,一定不是她设计的。

  在博物馆,杨幸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对博物馆的情感甚至比父亲还要深,并且还在不断递增。听着杨幸满口的专业词汇,你不得不为她折服,触摸到她那份与日俱增的情怀。

  曾经我以为博物馆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相对悠闲并且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杨幸笑了,是隔行如隔山的那种苦涩的笑。

  她说到了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的非国有性质,说到了马斯洛,说到了对父亲的感恩,说到了自己和团队的精神追求。

  她说,她的团队有20多人,不可能老是让父亲的公司贴钱,作为执行馆长,必须保证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她很感恩父亲给了她优渥的生活条件,让她有充沛的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她也很感恩团队的志同道合。

  她说,从答应父亲接棒的那刻起,她就决定要向国家等级博物馆挺进。这既是湘湖管委会的要求,也是自己的精神追求。但创建国家等级博物馆绝非易事。除了投入,还有各种各样的硬性指标。而评上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每三年都有运行考核,考核通不过,就要降级甚至摘牌。

  去年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通过了国家二级博物馆的验收,和萧山博物馆是同一个等级,这样的业绩在全省屈指可数。

  走以馆养馆的路子

  创建了国家二级博物馆之后的杨幸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后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去。

  “创建了等级博物馆,是会有一些配套的资金支持的。但我们创建等级博物馆,不是为了奖励不是为了补贴,事实上,就算有了这些奖励补贴,大多数等级博物馆的收支还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非国有博物馆。因此,从建馆之初我们就一直在探索以馆养馆的路子。”杨幸说。

  以馆养馆,不能脱离博物馆的职能。从2017年成立至今,浙江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一直向公众免费开放,大大提升了公众的文化获得感。

  博物馆现有馆藏陶瓷艺术精品超6000件,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外各大顶级艺术院校的知名教授、中国各大产瓷区与知名窑口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

  与此同时,7年多来,在杨幸和父亲杨亚明的带领下,博物馆已策划并展出了30余场现代陶瓷艺术的主题展览,与多所学校开展了博物馆知识免费进校园、大师公开课等教育活动,获批成为杭州市研学旅行基地及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浙陶博物馆还不断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成为“一带一路”与中非合作的践行者,为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外国友人提供了中国文化的培训课程,建成“一带一路”国际人文交流枢纽。

  同时,为发展博物馆文创,杨幸专门建立了研发队伍,创立了“浙陶文创”和“浙陶·萧窑君”两个文创品牌。浙陶文创是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大师为文化赋形,用艺术讲述,严格遵守“24 字出品法则”转化为具有传承价值的可使用的实用艺术品。让博物馆的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艺术融入日常生活,让日常生活用器具有传承价值。目前浙陶文创拥有两条产品线:珍藏艺术品与复兴艺术品。“浙陶·萧窑君”,主打礼物路线,以萧山现代窑口为入口,让文化的厚度走进生活,将其变成承载盛情的礼物,变成不会遗忘的回忆。目前已开发110余款产品,并开通线上销售。

  杨幸表示,浙江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将一直致力于为陶瓷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搭建一个公共开放的交流、创造、传播的平台。在收藏、研究、固定展览基础上着重发力在艺术展览、公共教育、文创生活和国际交流,同时,还将源源不断地导入优质的文化资源,提升本地文化供给,在和国际国内优质文化资源无缝对接的过程中实现“精神共富”。

  告别杨幸时,我看到了博物馆2022 年至 2026 年各项工作指标。在藏品管理方面要求:入库藏品数量增至1万件(精品3000 件);修复、制作、维护标本10件/年;数字化藏品数据新增 800件;馆藏精品新增 1000件以上;为各类服务提供藏品展示 300 件以上;库房对外开放展示10次以上;专家科普讲座新增2 场次以上;举办全省性博物馆学术会议1个;学术交流活动新增 5人次以上;编辑出版专著图录新增30册;发表论文 10 篇以上。在陈列展览方面要求:全国博物馆百家文旅融合案例新增 1个;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1个;举办原创性展览不少于 12个;引进国(境)外展览1个以上;赴国(境)外举办展览(或参展)1个以上;新推出流动展览2-3个。而在科普服务上要求:参观人数增至30万人次/年;博物馆知识进校园10场次/年;大师公开课不少于2场/年;每年新增共建单位数量3所学校、1个社区;服务满意率 95%。另外在文创经营上要求:开发各种博物馆文化产品新增100款以上;人才培养上则要求引进硕士以上专业人才增至6人;推介“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 1人。

  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对杨幸来说,就是一只一只拦路虎,都需要她和她的团队去攻克。我终于明白杨幸为什么总是那么忙了,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的好友中有那么多记者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专题
杨幸 大写的青春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