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1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3年湘湖人物纪念

区绍剧艺术中心为纪念杨时创作演出的绍剧《湘湖情》 肖文 摄
魏骥
毛奇龄
来新夏
陈桥驿

  ■文/  方晨光  

  对于湘湖来说,今年的“3”是个非常特殊吉祥的数字,杨时诞辰970年,魏骥诞辰650年,毛奇龄诞辰400年。三位湖贤,为湘湖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值得我们后人纪念。

  事有巧合,陈桥驿、来新夏两位现代名人诞辰100周年,他们是现代湘湖学的引路人。

  杨时诞辰700年

  杨时(1053~1135) ,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县人,北宋著名理学家。宋熙宁九年(1076) 中进士第,调官未赴任。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历知浏阳、余杭、萧山3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杨时是“程门”理学南传者,亦是“程朱理学”承前启后者。官历秘书郎、著作郎、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等。宋高宗即位后,杨时任工部侍郎,授龙图阁直学士。晚年,告老还乡,在龟山讲学,时称“龟山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推为“程学正宗”。南宋绍兴五年(1135)逝世,终年83岁。有《礼记解义》《列子解》《史论》《周易解义》《三经义辨》《解字说》《龟山集》等著作。南宋朝廷赠左大中大夫、谥文靖,加封太师,又追封吴国公。

  北宋政和二年(1112),杨时60岁时补萧山县令。当时县城周围的崇化、新义、由化、夏孝等乡农田易涝易早,连年遭灾。熙宁(1068~1077)和大观(1107~1110)年间,县民曾两次奏请在低田处筑堤蓄水为湖,以浇灌周围农田,均未实现。杨时到任后,志泽于民,躬历其所,考察地形,会集各方意见,决定筑湖,并委派县尉方从礼具体负责筑湖工程。“筑两塘于北南,一在羊骑(杨岐)山、历山之南,一在菊花山、西山之足,两相拦筑,而其潴已成”。为纪念杨时开筑湘湖功绩,百姓建“德惠祠”(杨长官祠、龟山祠)于净土山麓,以纪念之;现移址于城山广场西侧。新湘湖景区还有杨堤、道南桥、忆杨亭等建筑,还有杨时雕像和杨时筑湖雕塑,以纪念其对湘湖的贡献。

  魏骥诞辰650年

  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萧山人。明永乐三年(1405)中举,次年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应召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成荐任太常博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南京吏部侍郎、吏部尚书。英宗在位期间,率诸官奏陈时务,多被采纳施行,屡受命巡视京郊蝗灾,问民疾苦,居官清正。景泰元年(1450),告老还乡,时年77岁。成化七年(1471)九月十九日去世,终年98岁,葬入湘湖徐家坞,其墓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墓道上留有石羊、石马等。魏骥文学造诣颇深,文章淳朴典雅。著有《南斋前后集》《南斋摘稿》《理学正义》《南斋摘稿》《萧山水利事述》《水利切要》等书。

  魏骥退居后对家乡水利多有贡献。对湘湖水利设施,魏骥“尤为注意,筑塘高广,内增筑卧羊坡,抵避湖中风浪,栽柳于塘,使其坚久”。为抑止豪绅侵占湘湖,魏骥呼吁官府,发动乡民,清查私田7318亩。周易藻《萧山湘湖志》记载:“景泰七年(1456),大水从东西小江冲入,公(魏骥)躬负畚锸,亲课楗石,修筑麻溪、西江诸塘。”此时,魏骥已年逾八旬。退休还乡至离逝21年间,魏骥劝率官民子孙修筑江海塘患害处,复旧塘闸堰坝12处。明宪宗闻魏骥筑堤浚湖,有功乡里,特遣使者,赐羊酒,并命地方官每月供米3石,使者未至,魏已病卒。逝世后,钦赐祭葬,谥文靖。萧山百姓称誉魏骥为湘湖功臣,将其列入德惠祠合祭。魏骥写有大量歌咏湘湖的诗词文赋,《湘湖(白马湖)文献集成》(第5册)收录其诗歌55首、文4篇。

  毛奇龄诞辰400年

  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齐于,本名甡,号初晴,又称西河先生,绍兴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康熙十八年(1679),中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史馆纂修。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会试同考官。不久,因病请辞归里,后不复出,潜心治学。毛奇龄70余岁时,自撰墓志铭,提出死后“不冠,不履,不沐浴,不易衣服,不接受吊客”,终享龄94岁,葬于浦滩徐(现北干街道余暨公园),20世纪50年代末坟墓被毁。毛奇龄治学涉猎广泛,著作宏富,乾隆年间,正式被收入《四库全书》的有28种,存目35种,共63种,是个人著作收录于《四库全书总目》中最多的一位。后人编有《西河合集》,共121种、493卷,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四部。

  毛奇龄致力于保护湘湖,反对私占。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月,湘湖发生严重干旱,是月十六日,湖民孙凯臣、孙茂洲等人趁机私自筑堤架桥,自湖里孙起至窑里吴止,筑横塘长约3里许,严重影响四周农田灌溉。继而石岩一带有人效尤,蚕食湖面。毛奇龄闻讯后写成《请毁私筑湖堤揭子》和《湘湖私筑跨水横塘补议》,痛陈筑堤之“四害五不可”。两文投送至萧山县,县里报告至绍兴府。知府采纳,命萧山县削堤去桥,惩治孙凯臣等人,并勒石永禁。之后,毛奇龄著《湘湖水利永禁私勒石记》,将湘湖发展始末及禁罚各例刻于石碑,以告后世。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湘湖水利志》,是毛奇龄所撰关于湘湖的重要文献。有诗歌30首、词7首、赋1篇、文20篇收录于《湘湖(白马湖)文献集成》(第5册)。

  来新夏诞辰100年

  来新夏(1923~2014),萧山长河镇(今杭州市滨江区)人。民国35年(1946),毕业于轴仁大学历史学系。1949年初至华北大学第二部求学,后留在该校历史研究室,为范文澜研究生,攻读中国近代史。1951年,奉调至南开大学任教,历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校图书馆馆长、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图书馆学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古典目录学、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79年,在南开大学分校独力创办图书馆学专业。1983年秋,在总校筹办图书馆学系,于1984年秋公开招生,次年即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纵横三学:在历史学上有《林则徐年谱新编》《北洋军阀史》《天津近代史》《中国近代史述丛》等,在图书文献学上有《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古典目录学》《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古籍整理讲义》等,在方志学上有《方志学概论》《志域探步》《中国地方志》《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等。美国华人图书馆协会授予来新夏2002年度“杰出贡献奖”。

  来新夏热心家乡事业,先后担任《萧山县志》(1987)、《萧山市志》(2013)顾问并为之序,捐建“来新夏方志馆”“来新夏著述专藏阅览馆”,热心家乡地方文献,主编《萧山丛书》(30卷),为《萧山历史文化丛书》《湘湖史》《文脉湘湖》《水脉萧山》《萧山古迹钩沉》《萧山地图集》《萧山戚氏家谱》《追逐理性》等著作写序。他在《湘湖史》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从童年到如今,我一直眷恋着湘湖,甚至想到身后能归葬于湘湖,或者在湘湖荒原获一方小土立一‘读书人来新夏’碑与湘湖做伴。”去世后,2019年归葬于湘湖南慈福园陵园。

  陈桥驿诞辰100年

  陈桥驿(1923~2015),名庆均,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家,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终身教授,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先后就学于教会学校、省立绍兴中学、国立中正大学教育学系。在新昌当教务主任期间出版《淮河流域》《黄河》《祖国的河流》3部专著,其中《祖国的河流》9次再版。后调入浙江师范学院(后改为杭州大学)地理系教书。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实践和学科理论建构,为改革开放后较早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地理学者。在区域历史地理学、郦学、地名学、地方志学、古都研究、历史地图学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出版专著62部。以对《水经注》的研究而成为当代“郦学”泰斗,日本关西大学将他的专著定为研究生教材。 2015年2月11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2岁。201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家历史地理·陈桥驿全集》(1~14卷)。

  陈桥驿是湘湖走向世界的引路人。20世纪80年代,其先后陪同日本学者斯波义信和美国学者萧邦齐到湘湖,并协助他们对湘湖进行研究,两人先后有文章和著作发表、出版。参与翻译萧邦齐《湘湖——九个世纪的中国世事》等书。发表于《历史地理》1981年11月创刊号上的文章《论历史时期浦阳江下游的河道变迁》,对后人研究湘湖环境变迁有较大的影响。晚年,多次参与新湘湖建设,为湘湖开发建设建言献策。

  (作者方晨光,杭州市社科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湘湖志》执行主编、首席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2023年湘湖人物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