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1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Z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全区民政领域现代社区建设

做优“一老一小”精细服务 绘就现代社区美好图景

  ■文/孔亮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现代社区能否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窗口。日前,区民政局召开全区民政领域现代社区建设推进会,总结部署领题破题十大项目推进和养老服务重点工作。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我区将满足“一老一小”高品质生活作为现代社区建设的必答题,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让现代社区更具温度。

  在推进会上,城厢街道、北干街道等多个镇街就现代社区建设作相关经验分享和工作交流,提炼总结了不少在现代社区建设中事关“一老一小”的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

  城厢街道: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保障

  城厢街道是萧山城市化的先行者,下辖36个社区,105个城市小区,总人口19.1万,在现代社区建设中先行先试,提质增效。

  目前,围绕“一老”,城厢街道布局1640平方米的智慧健康服务站和2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区,以公建民营模式运营邻里餐厅6家,配置银企合作怡老卡,为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3500余次。围绕“一小”,城厢街道全域配置儿童友好空间,整合周边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校社联动、协同共育”。

  城厢街道湘湖社区先后获评省首批现代社区、第三批省级未来社区,作为萧山唯一,代表浙江入选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在现代社区建设中,湘湖社区提取“红砖”文化元素,打造了一处红墙灰玻的集服务、活动、教育、文化、公益等功能为一体的睦邻湘逢综合体。

  为服务好占社区总人口约30%的“一老一小”,湘湖社区已建成邻里食堂、文化礼堂、康养服务中心、共享书房、健身步道等五大为老服务场景,以及湘湖幼儿园、托育中心、成长驿站、小芽儿农场、室外微公园等五大育幼服务场景,让老人小孩各得所需,各有所乐。

  北干街道:打造数智康养“一体化闭环”

  北干街道地处萧山中心城区,下辖村社40个,城市住宅小区125个,总人口24.1万。在高标准推进现代社区建设过程中,北干街道在广德社区实现萧山区首家嵌入式社区康养联合体成功运营。

  北干街道广德社区老年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达24%,老年群体具有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三大特点。康养联合体在社区运营一年多来,已经形成了“以健康养老为核心、以适度医疗为支撑、以功能康复为重点”的服务新模式,配备康复中心用房、养老护理专区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康养联合体的数智驾驶舱,已经累计为726名长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步推出“幸福智能一卡通”,将老年人需要的多种服务加以整合,实现“一卡多用”。

  与此同时,广德社区以“一街一坊”特色民生配套串联“一老一小”融合品质服务轴,串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康养联合体、智慧卫生服务中心、广邻市集等核心特色项目,挖掘社区达人,培育精品社团。以趣缘群体开启“抱团养老”,通过“幸福积分”激活公益、志愿“正能量”,满足长者乐活乐享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广乐中心花园与广德幼儿园联动,打造一个童趣天地,一幅鲜活缤纷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瓜沥镇:探索医康养共富新模式

  瓜沥镇作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镇街,率先在全区试点开展“医康养一张床”服务建设,截至目前,已建立150张融合床位,借助数字赋能,有效缓解社区居家老年人康复养老的棘手问题。

  近年来,瓜沥镇针对重点人群展开“医疗、护理、照护、康复、适老化改造、无障碍改造”等一体化服务,提升重点人群居家康养获得感。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瓜沥镇以完善数据“一张屏”为主要抓手,推动养老、康复、健康护理、物联网检测设备等数据互通共享,逐步形成服务闭环,助力医康养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精准救护。

  与此同时,瓜沥镇还整合卫健、民政、残联、医疗机构等碎片化服务资源,制定集约化的服务模式和支付机制,完成220户家庭病床创建。在此基础上,确定三方共管、双方共管共计150户作为综合服务对象,提供“医康养服务包”,并定期优化调整服务内容,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

  此外,瓜沥镇还充分利用“九大智能设备”,对重点人群进行24小时全天候无感动态监测,发现异常结果提供预警并启动三级响应机制,对突发危重疾病或意外的老人通过绿色通道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治、抢救和转诊,构筑闭环“一个圈”。

  浦阳镇:构筑基层救助服务工作堡垒

  近年来,针对老龄、残疾、儿童等多种困难群体的需求,浦阳镇探索构建“一体化保护,一站式服务”,打造具有浦阳辨识度的救助服务工作新场景。

  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方面,浦阳镇积极响应落实市、区号召,推动建设规模适当、选址合理、功能健全、设施完善的未保站,进一步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孩子和家庭提供全方位服务。

  今年,浦阳镇配合区民政局编制《杭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服务规范》,以“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服务”的“五有”建设标准,推进运行、服务规范化。此外,依托镇级党群服务中心等新场地资源,浦阳镇嵌入打造“5个有1典型”的规范化未保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服务,实现资源互通、功能互融、作用叠加。

  在项目化运作方面,浦阳镇以各村未成年人需求为导向,开展“心中有浦,青春有我”未保站品牌项目活动。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乡贤等多元主体送课到村,提供绘画、消防安全、戏曲、药学等多样化“订单式”课程、多轮次培训9期,覆盖13个村社,服务近200人次,确保政策宣讲到位、技能培训到位、需求满足到位。

  进化镇:培育社会组织赋能乡村治理

  近年来,进化镇积极拓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现代社区建设的新路径,逐步探索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模式,有效赋能乡村治理。在为老服务方面,进化镇以老年食堂建设为总牵引,着力打造“进心膳养”治理品牌,形成了由党委政府牵头、村社具体落实、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的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老年食堂24家,日均就餐老人达787人,基本实现老年食堂村社全覆盖和社会组织运营老年食堂全覆盖。

  在老年食堂运行良好、群众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进化镇聚焦社区共建共治需要,由各村社运营老年食堂的核心社会组织牵头,广泛动员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社区居民开展议事协商活动,培育孵化公益学堂类、文体宣传类、邻里互助类、公益慈善类等居民有需求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因村制宜探索了爱心理发、集体生日、健康义诊等升级服务项目。

  同时,引导社会组织从面向老年人服务延伸到“一老一小”服务,实现了从“进心膳养”到“进心善治”的迭代升级。目前,进化镇“德孝华锋”“共享墅上王”“四有鹿鸣”等村级治理品牌效应初显。

  益农镇: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益农镇总面积46.5平方公里,人口4.3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2868人,老龄化占比达30%。为了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益农镇将助餐服务列为暖民心、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多举措联动,实现全镇送餐全覆盖。

  目前,益农镇共有三围村、赵家湾村和弘扬社区三个老年食堂,以这三个老年食堂为核心,对全镇三个片区进行集中配送,确保助餐服务全覆盖。同时,每个村社配备送餐车两辆,午餐由老年食堂配送至各个村社后,由送餐员统一送达到每一位老人手里,彻底打通助餐最后一公里。面对农村社区老人收入低、经济来源少等现状,益农镇还出台相关惠民补贴政策,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解决老年人餐钱问题。

  为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益农镇成立食品监督小组,不定期对老年食堂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严控食堂环境卫生,严格食品留样制度,从源头把控食品质量关。为确保老年食堂的可持续运行,益农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在确保公益性服务的同时,把有条件的老年食堂提升为社区食堂,对外服务社区居民,以此增强老年食堂的自我造血功能,推进老年食堂可持续经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聚焦全区民政领域现代社区建设~~~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悦读
   第07版:生活
   第08版:财经
   第Z01版:朝夕美好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做优“一老一小”精细服务 绘就现代社区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