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摄 通讯员 李寒清)“嘎嘎嘎……”走进瓜沥镇官一村,稻田地里鸭声一片,三五成群的鸭子在水稻的掩映下时隐时现,叠翠的稻田,满目葱绿,微风拂过,绿浪涟漪,“稻在水中摇,鸭在稻间游”,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美景惹人陶醉。
鸭子们一进稻田就开始了“工作”,吃虫、除草、施肥……俨然成了稻田里特殊的“管理员”,鸭子与水稻“全天候”同生共长,稻田也成了鸭子天然的觅食之地。
“7月初,我们将鸭苗放进稻田,鸭在稻丛中不断穿梭觅食,能起到中耕除草、浑水松土的作用,还能有效预防害虫,促进水稻根系深扎,更好地吸收养分,而鸭粪也成为水稻天然的有机肥。” 稻鸭综合种养基地负责人凌国文介绍道,稻鸭共养的生态种养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用量,不仅降低了人工投入和生产成本,更是使得大米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实现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稻鸭共养”养出了“生态鸭”,还种出了“生态米”,既节约成本,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走出“一田多收”的新“稻”路。
接下来,瓜沥镇将持续写好“稻”文章,大力发展“稻”经济,创新开拓“稻”旅游,以产业兴旺推动百姓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