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建平 郑舒铭
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萧山支行、浙江银保监局(原)萧山监管组调研人员,正在听取未来总部社区的规划介绍。
“这里将建‘高大上’的产业园区、居住空间,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的总部,致力打造杭州湾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人员充满激情地讲解。
据悉,该项目落地宁围街道二桥村,毗邻亚运村核心区域,与钱塘新区产业带、临空经济带、风情科创走廊相交汇,地理位置优越。模型上可以看到:一幢幢风格独特的高楼大厦,一座座时尚灵巧的配套商业,一个个绿草如茵的公园,美轮美奂。
“我行已经授信35亿元,帮助该项目顺利启动。”在场的中国工商银行萧山分行行长陈迪介绍,“这也是近年来我行支持的最大项目之一。”
中国工商银行萧山分行积极贯彻城乡联动战略,始终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加快城市金融向城乡金融转型,推出“四化一提升”实施路径,主动融入“千万工程”建设,充分体现国有大行服务城镇化、产业化、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担当与责任,努力发挥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金融主力军作用。
聚焦“城镇化” 推动环境更美更靓
前些天,宁围街道金一、金二、宁东、宁税社区安置房项目顺利完成交付。参与分房的2000多户居民手持相关证件,抽号选房,每个人都面露喜色,因为期盼已久的“安居梦”终于实现了。
时间回溯至2018年。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这4个社区被列入“城中村”改造项目,都面临拆迁资金不足的压力。而当时国家的棚户改造政策刚出台不久,许多银行对此不太熟悉,处于摸索阶段。面对这个“十字路口”,工行萧山分行以国有大行的担当,领衔组织了两大银团贷款。工行省分行公司业务部提前介入,并协调省行各部门与萧山分行、江南支行三级联动,为上述项目共计授信160亿元。
据介绍,该行与我区的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组建银团,为金一、金二社区项目授信90亿元;与农行、建行、招行、民生银行组建另一银团,为宁东、宁税社区项目授信70亿元。在上述贷款中,工行占比高达40%以上。在工行牵头下,两大银团不到半年时间内就成功发放贷款。
据统计,工行萧山分行实际发放贷款66亿元,截至目前贷款余额39亿元。
“城中村的改造,就是带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之举。”
该行把支持“城镇化”作为金融支持共富的扎实手段,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和布局,被列入重点项目。
近年来,该行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信贷投入。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项目,是提升铁路枢纽地位,实现高铁出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构建空铁联运体系的重要项目。为有效推动项目建设,该行成立专门服务组,协助客户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最终为该项目提供配套融资30亿元。
此外,该行还为杭州市第二水源输水通道(江南线)项目投放资金6.52亿元,为萧山区临江污水处理扩建工程及提标扩建工程投放12亿元,用于支持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自2003年,浙江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所到之处,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变。
工行萧山分行立足本地,积极支持区域内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其注入金融动力。据统计,截至目前,已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信贷资金200多亿元。
聚焦“市场化” 助推消费升级提质
在浙江萧山新农都物流中心,每天凌晨,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商,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相抢购价廉物美、优质安全的新鲜货,再向各地的农贸市场集散,最后送入千家万户。
这项牵涉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与工行萧山分行的金融支持密不可分。
据介绍,该市场分副食品、冻品酒水、水产、粮油、综合配送五大市场,占地约1900亩,是我省名列前茅的重要农产品集散地。
工行与“新农都”的结缘,早从10多年前就开始。彼时,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该行就与浙江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信贷合作关系,助力项目建设。2010年,项目启动之初,该行给予1000万元贷款。随后,随着项目的推进,陆续发放了17笔贷款,到2022年底,已发放贷款3.6亿元。
“市场内各类农产品应有尽有,支持这个项目,既是助推消费升级提质,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工行萧山分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说。
据了解,近年来,该行多次下调贷款利率。初步估算,约每年帮助新农都企业节省利息支出200万元。
不仅如此,工行还在市场内设立了支行,向所在区域的经营户提供融资与结算服务。根据经营户的个人征信、交易流水等情况,该行为150多户商户办理了信用贷款。同时,推出以不动产作抵押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累计发放贷款达到1.5亿多元。截至今年6月,服务市场内商户占比约85%,结算交易量约相当于整个市场的一半。
近年来,浙江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积极向外拓展,复制其成功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工行萧山分行紧随其后,为其扩张商业版图“保驾护航”。2021年6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在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供应链领域的合作。目前,该行先后为浙江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浙江长兴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浙江衢州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建德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浙江诸暨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累计提供6.57亿元的项目授信额度,实际使用额度6.3亿元,有力地保障了新农都在各地的市场运营。
每一个区域市场内,都有成千上万的经营户。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没有背景,没有实力,只靠起早摸黑努力挣钱。随着市场的繁荣与兴起,他们的生意越做越顺,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共同奔向了小康。
聚焦“数字化”
使农民致富有盼头
“工行的贷款太及时了!”居住于进化镇下坂底村的农户李先生赞叹。
李先生承包土地800多亩,过去主要种植苗木、蔬菜、西瓜、草莓等。根据上级关于“退林还耕”的要求,部分苗木地需要改成农田,他急需资金采购农用机器。工行萧山分行快速为其办理了170万元“e抵+余值信用”的组合融资业务,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48.7亿元,实现2年翻一番,上半年新增涉农贷款5.3亿元。
那么,“国”字号银行如何做好助农“文章”?
一是创新推出“兴农贷”产品线。主要扶持农户、涉农企业、农贸市场等领域,产品可对客入座,个性化方案设计,如“农户e贷”“商户贷”等全线上小额信用类特色场景贷款产品。银行可以运用大数据,通过模型测算,在线为农户、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涉农小微企业等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支持农民创业致富,当前已为全区近2000名农户主动授信。
二是持续开展“兴农通”服务点建设。该行当前已在戴村、衙前、益农等设立10个“兴农通”服务点,通过物理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增强对乡村市场的金融供给,已服务农户超6000户,通过服务点投放贷款超7000万元。
三是探索创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林权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四是不断加大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抢抓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产业集聚区机遇,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文旅休闲服务等新型农业产业业态。加快推进以传统工商业为主向一二三产协同发展,支持全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工行萧山分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超20亿元,农户贷款超25亿元,帮助更多的农民创业致富、勤劳致富。
聚焦“特色化”
让山区26县也能富起来
为撬动我省“山区26县”产业支点,探索构建金融支持“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工行萧山分行制定“一县一行一策”行动方案,并支持萧山—龙泉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项目成功落地。近日,该项目入选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名单。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放资金约6亿元,其中工行萧山分行携手工行龙泉支行投放2.4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工作,由省财政厅和省经信厅牵头,旨在发挥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势,推动工业大县与山区26县合力探索“产业促共富”新模式,做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蛋糕”,提升山区县自我“造血”能力。萧山与龙泉将以“产业促共富”机制建设为核心,在山区县新建产业合作园,在产业、项目、招商、数改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拓宽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融合化”,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形成从“先富”到“共富”的格局。
工行萧山分行对此一直给予密切关注与跟踪,努力为上述项目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在近日调研走访中,中国人民银行萧山支行党组书记、行长朱华明,对工行萧山分行在信贷支持共富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肯定。他说,“工行萧山分行坚持工农并举,城乡兼顾,很有亮点,很有特色,希望工行争做行业金融服务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