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届“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颁奖

这是我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教师奖项

  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郎露寅)在今年我区庆祝第39个教师节活动上,一个特别的奖项令人印象深刻。“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颁给了10位多年来扎根萧山乡村教育,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一线教师。而这也是由区人民教育基金会设立的全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教师奖项。

  在乡村  向下扎根

  晚上7点,浦阳镇中的徐伯适老师,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他正在整理自己一名学生的情况,希望能帮这名孩子争取到一笔来自社会公益组织的资助,为孩子的求学之路撑起一把伞,帮助遮蔽风雨。

  从1998年来到萧山,徐伯适老师便扎根在了浦阳这片土地上,耕耘了26年。“虽然萧山比我的家乡经济发达很多,但是乡村里的孩子,家里困难的也有不少。”徐老师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照顾。“很多农村家长不仅是因为忙于生计,很多时候也是受到自身学历、条件的限制,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无从下手。”

  每个学期,徐老师听得最多的话,便是“老师,我们家孩子就交给您了”。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他感受到“教师”这两个字的责任和担当。作为班主任,徐老师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生活,有时候更是孩子和家庭之间的“调和剂”。比如在学习上,晚上多留些时间在学校,多解答一些孩子的问题;在生活上,多观察,多走访,了解情况等等。“我能多做一些是一些。”徐老师说道。

  见证了二十多年来萧山教育蓬勃发展,徐老师感受很深。“这次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的设立,是对所有乡村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也激励着我们在乡村一线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看着孩子们成长,看着学校越来越好,我们也与有荣焉。”同样获奖的王卫英老师在益农执教了三十年。从原先的夹灶初中到如今的益中镇中,王卫英老师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这也是我们选择扎根乡村教育的意义!”

  用建议  回应美好

  让“金海观”“邂逅”萧山最美乡村教师奖,其实背后源于一份人大代表的建议。

  就在教师节前夕,董茶仙、方能斌、俞雅君、陈璐、孙丽萍五名区人大代表联名通过数字化履职系统“民声e”,提交了《关于设立萧山区人民教育基金会“金海观教育奖”项目的建议》。

  “‘金海观’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在杭州近代教育史陈列馆中他却是与鲁迅、竺可桢、叶圣陶等齐名的杭州教育名家之一。”区人大代表董茶仙介绍。

  而萧山正是金海观乡村教育生涯极为重要的一站。1932年起,在金海观赴萧山担任湘湖师范校长的25年间,他积极实践并丰富发展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让湘湖师范成为浙江乃至全国乡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让代表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条建议很快就得到区教育局和区人民教育基金会的回应。在与代表们面商,多方讨论后,结合萧山教育系统“小美好 大先生”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最终“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得以确立,在今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首次颁发,并由区人民教育基金会给予每位获奖教师5000元奖励。以金海观之名致敬乡村教师,不仅是对“大先生”的一种纪念,更是“苦硬、实干、研究、进取、注重情谊”湘师精神的传承。

  未来,“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的设立,将激励越来越多的乡村“大先生”,不断点亮萧山乡村美好教育发展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镇街
   第04版:爱萧山 爱亚运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财经
“萧螺号”嘀嘀吹 吹到企业心坎里
4名萧山运动员备战亚残运会
我区筑牢亚运公共安全防线
钱塘之夜
首届“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颁奖
开发区打好科创中心一期开园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