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舒铭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萧山区全面开启后亚运时代发展新阶段的起步之年。
我区金融监管部门在新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风险、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如何引导萧山信贷资金切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日前,记者专访原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萧山监管组组长张益锋,请他谈谈新一年的计划。
记者:请问今年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实现地方金融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心,支持我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张益锋:萧山区银行、保险机构的数量及规模在全市各区县中均排名前列,经济金融创新活跃,大区地位在金融业充分体现,因此,监管保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今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工作会议精神和区“两会”精神,以县域派出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严格履行金融监管使命和职责,推动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相互贯通、协同发力,着力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消除区(县)域金融监管空白和盲区,更好发挥金融监管在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坚决落实“长牙带刺”的重要要求,重点做好法人机构监管,紧盯关键机构、关键人、关键事、关键行为,持续推进不法贷款中介治理,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为萧山区“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提供扎实的金融监管保障。
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您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将如何引导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改变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些乱象?
张益锋:我们探索形成联合授信、化圈解链等一系列成功经验,重拳治理金融乱象,辖内银行贷款不良率降至历史低位,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从长远来看,信用风险的反弹压力依然不小,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仍需久久为功。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要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形成实效。要强化资本刚性约束,引导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更加突出功能性,专注做“小而美”“精而优”的本土银行。二是强化风险监测化解。聚焦股东股权管理、关联交易、大额贷款等重点业务和重点领域。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优化智能监管体系建设,切实做到对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深化与区委区政府的沟通报告机制,跨前一步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和重点任务协同,形成风险防范处置工作合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风险动态排查化解,督促辖内机构摸清底数、做实分类、提足拨备,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三是持续推进助企纾困。结合萧山民营经济大区的实际,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引导金融机构深入践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各项惠企减负政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联合会商帮扶机制作用,及时纾困暂时经营困难企业,助力民营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四是推动保险机构回归本源。突出保险保障功能,推进知识产权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西湖益联保”等扩面增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扎实的保险保障。五是坚定捍卫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督促金融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消费者投诉处理流程,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处置违规违法行为,维护区(县)域良好市场秩序。积极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化解行业矛盾纠纷。
记者:监管部门如何引导我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力争科技贷款、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等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张益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五篇大文章”细化落地,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助力萧山区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为初创期等早期科技企业提供陪伴型金融服务,为成长期、成熟期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支持。协同推动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潮启航”天使引导基金,支持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为科技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资源。推动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丰富和延伸绿色发展内涵,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推动银行机构下沉服务重心,丰富金融产品,指导农村法人银行深化“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稳步拓展至居民、新市民,扩大小微企业、涉农贷款的覆盖面,以金融赋能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积极开发符合养老属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增量扩面,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持续推广应用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供给精准性、有效性和金融服务便捷性、满意度。
2024年,我们将围绕区委“三大攻坚”,引导萧山辖内金融机构紧盯项目、提前介入,做好与省市级分行的联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高质量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全区人民币存贷款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发放科技贷款100亿元以上,普惠、绿色、制造业等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平均水平。
记者:目前我区房地产风险隐患如何,如何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做好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与居民个人的住房贷款需要?
张益锋:当前,我区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信用风险总体可控。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落实房地产系列政策措施,积极配合做好“保交楼”工作,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满足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落实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对于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记者:我区保险机构数量众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请问如何发挥保险行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作用?
张益锋:推动保险融入社会治理新路径,强化保险保障。持续推动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扩面增量,截至去年底,“西湖益联保”参保人数达71.2万人,同比增加近11万人。持续推广安责险、食责险、环责险,落地实施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改革,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去年辖内保险机构实现商业车险保费收入21.4亿元、责任保险保费收入2.4亿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亿元。推动在萧保险机构扩大首台(套)产品保险覆盖面,去年推荐3家企业申报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保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