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构建大健康格局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
医康养一件事数字驾驶舱
柴岭健康运动公园
开展“你点我检进工厂 童心共检促食安”活动
健康科普讲座
健康生活体验馆

  ■文/记者  孔亮燕   通讯员  钱茜雯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基础保障。过去一年,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的引领下,健康萧山建设步履稳健,成果斐然:

  ——萧山区被授予2020—2022年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区(县、市);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萧山区全域建设健康生活体验馆”案例成功入选2023年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

  ——《孔湖村孔湖综合整治工程》健康影响评价项目成功入选2023 年度浙江省健康影响评价入围案例;

  ——绿色环境打造行动“地下治污地上造绿”案例和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一床三融五件事”入选杭州市优秀案例;

  ——出台《健康萧山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深化推进健康萧山建设;

  ……

  健康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先行。早在2018年,我区就出台《关于加强健康萧山“6+1”平台建设,建立大健康共建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全面统筹推进健康萧山建设夯实组织保障。过去一年里,按照“领先浙江、示范杭州”的目标,我区着力推进优化健康服务、改善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营造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这六大建设任务和强化保障支撑等这一大健康共建体系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健康萧山建设政策和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健康萧山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以健康融万策为引领,高位推进大健康共建体系。

  聚焦民生福祉   优化健康服务

  加快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萧山一直在路上。2023年,我区继续在“小病慢病不出村(社)”项目延伸扩面,新增老慢支、哮喘等5个病种,目前能够为“7慢病”患者提供服务。去年该项目荣获浙江省2022年度城市大脑产业联盟年度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场景应用优秀案例。

  去年,“医康养一件事”项目在瓜沥镇试点先行,建立三部门共管床位152张,双方共管321张,创新开展“未来医院+专病管理中心”建设,构建慢阻肺、冠心病、骨质疏松等八大专病管理中心。项目上线以来,已筛查全区慢阻肺风险人群4万余人,确诊患者均被纳管。

  与此同时,我区开发“传染病疫情多点预警处置系统”,实现对重点场所的风险监测及预警全覆盖,有效降低疫情首次处置时间和聚集性疫情发生率,该系统多次接受中国疾控中心、省疾控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等上级单位调研,并获得充分肯定。

  去年,我区医疗健康领域的民生实事项目全部提前超额完成:新增托育机构8家、托位1041个、婴幼儿成长驿站77家;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6家、ICU床位40张、公共场所AED100台;开展居家康复护理5232例,建设家庭病床1471张;免费为9.2万余名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为4.9万余人进行大肠癌筛查,让更多的老百姓成为民生实事的受益者。

  强化综合施策   改善健康环境

  健康环境是健康生活的保障。过去一年,我区持续强化健康环境质量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完成9个公园的新建和提升改造,新建8条绿道累计4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约100余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农污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超98%。

  2023年,河上镇溪头村、益农镇群围村入选首批省卫生村样板村,瓜沥镇明朗村、所前镇祥里王村获评省级除四害样板村。持续开展健康细胞和健康单位建设,新增省级健康促进学校1家,新增市级健康示范场所3个,培育国家级健康企业1家。进化镇以全省第一的高分通过省级健康镇村评估,益农镇、瓜沥镇梅林村入选2023年浙江省健康村镇样板。

  提升幸福指数   构建健康社会

  2023年,我区积极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工伤办事服务事项“就近办”,调整优化工伤办事流程。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推动“工伤e办理”系统建设。

  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和药品质量安全行动,圆满完成亚运等重大赛事保障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全省率先实施涉亚供餐单位“一点一策”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创新将食品安全量化评级、智能阳光厨房建设、测试赛保障等工作相融合。组建成立“萧山区食品安全志愿者大队”,开展各类活动59次,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相关工作模式在全市推广。

  推进健康保障惠民行动,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基本医疗保险户籍参保率达到99.8%,困难持证人员参保率100%。继续深化“浙里惠民保”改革,赔付率和投保率增长幅度在全市各区县中位居第一。打造医保办事全程“不见面”互联网服务模式,继续深化“浙里惠民保”改革。

  倡导健康方式   培育健康人群

  2023年,乘着亚运的东风,我区各类体育设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新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276个,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数量全市第一,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6.7万平方米,进一步优化十分钟健身圈。在体育赛事方面,去年我区共举办各类赛事158场,其中不乏全国女子棒球锦标赛、第二届杭州湘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等高规格赛事。

  2023年,我区推进儿童青少年“正脊行动”,完成全区近9万名学生的脊柱筛查工作,广泛开展脊柱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创作推广“护脊操”等活动,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躺睡”工程。

  启动健康科普“百千万”项目,各医疗卫生健康单位健康科普讲师走进村社、企业、学校、机关等,开展各类健康科普讲座及活动超1000场。同时在各级健康科普大赛中获诸多荣誉,包括国家级奖项4个。

  过去一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第二届“健康达人评选”“好家风健康行”等一系列健康主题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营造了全民崇尚健康的良好氛围。

  完善公共服务   营造健康文化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改善人民文化生活品质,营造健康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过去一年,我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系列惠及民生福祉的暖心举措相继实施。

  健康生活体验馆是以健康为主题的综合性科普场馆,是助力共同富裕、践行健康第一理念的重要载体。去年,我区建成各类主题的健康生活体验馆20个,一个个具有地域特色、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健康一镇一品”在全区逐步形成,开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新模式。

  过去一年,我区还着力推进“文化管家”服务。全区448个村社累计采购6961课时用于文化艺术培训、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场馆服务拓展等服务,组建文化团队1022支,举办文化活动3464场,挖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23个,年度总服务人次达240.8万,全域文化管家村社覆盖率达80%。

  为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去年我区持续开展“你点我送·文化下乡”巡演活动,采购绍剧、越剧、综艺、莲花落等节目165场。全年开展文艺赋美2306场,惠及11.9万人次,开展区内外文化走亲126场。“宋韵蹴鞠”“奶奶篮球”“河上龙灯胜会”等四个群文节目入选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和亚残会暖场节目。

  加大孵化力度   发展健康产业

  去年,我区健康产业加大孵化力度,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链打造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方面,依托楼塔旅游风情小镇、湘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义桥渔浦小镇等,建设以风景康养、森林康养为特色的休闲康养机构和基地。同时以“未来乡村+健康产业”为载体,推出各类健康特色系列农旅活动。

  去年,我区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强化医药产业金融支撑。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生物医药项目11个,总投资超6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健康产业企业进一步集聚发展。

  在重大项目推进方面,去年全区包括健康产业在内的16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重大项目,总投资超666亿元。此外,金帝医疗产业园、京新生物生命科创中心、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杭州南部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区健康产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新媒+
   第08版:文化 悦读
   第Z01版:渔浦义桥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萧山:构建大健康格局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