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店的生命力在于“流转”

  文/韩钊

  在萧山经营独立书店“普通读者”三年半以来的经历,打破了很多曾经的想象。开店前曾经有人有这样的想法:萧山、滨江是网红聚集地,所以书店一定要开得漂亮,让人“打卡”,就能带来流量;图书库存成本高,毛利率低,卖书是活不下去的,要尽力“卖咖啡”“卖空间”;如果只有书,就吸引不到顾客,所以必须加大文创和文化体验性消费的比重,甚至可以招商其他业态的商户,当“二房东”,做成“书店+”……

  回过头看,“普通读者”书店几乎是做着背道而驰的事。尽管它是钱江世纪城一道漂亮的风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但书店除了场地合作之外,营业时间不接受商业化拍摄,尤其禁止使用环形灯、脚架等干扰阅读的摄影设备;咖啡与茶兼有,舒适的阅读环境和大量可以随处免费就座的位置让饮品的翻台率难以提高。换句话说,“普通读者”书店的业态和环境是全部为书、为阅读服务的。

  这是“情怀“吗?不,这是书店的商业逻辑使然。“卖咖啡”“卖文创”的书店,作为非专业玩家,在供应链成本管控和产品研发的能力方面不可能比得过专业门店,至于“卖空间”——更像是伪命题,为了把客人留在店内空间里,各实体书店可谓煞费苦心,哪有可能从他们手上去收环境和空间的溢价呢?

  答案只有书,书的生命力是无限的。虽然数据显示中国实体书自2019年以来出版品种和销售码洋都在逐年下降,但在这个大盘中每年仍然有上万个质量甚高的单品可供选择。只有让好书不断流进来,再把它们卖给合适的读者,不那么好的书则及时清仓或退货淘汰掉,保持图书空间的整洁有序。这才是一家“循环系统”正常运转的、健康的书店。很多爱书的老读者意识到,几乎每次进店,店里的图书展陈都有新的变化,在这里会有无数自己可能未曾知道的好书等着与读者见面。这种体验是基于搜索和算法推荐的线上购物所难以比拟的。这就是书的流转给书店带来的生命力。

  “普通读者”书店在店内开放了留言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写满一整面墙,过往的留言贴不下了,就收进相册里存着,这样的相册也已经存了几大本。有读者在留言中对我说:“我并不觉得阅读高于其他爱好,只是我们这类人的身体和大脑,对书籍纸页文字有强烈的依赖,一段时间分离,便觉饥渴……在无法以意志调整心情的时候,阅读能让人抽离,沉浸于另一个状态。”

  这位读者说,我的书店改变了她的人生,的确,一家好的书店确实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我不敢贪天之功,这并非人的力量,而是流转起来的书,还有书上承载的常看常新的知识的力量。流转着的书店是活着的书店,把富有生命力的新知分享传递给走进书店的每一个人。所以,在这次2024年春日读书月征集对读者的阅读寄语时,我想了片刻,写了最简单的八个字:“走进书店,发现新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文化 悦读
   第04版:生活
书店的生命力在于“流转”
读书不觉春已深
借书之乐
静卧听书好时光
我与“萧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