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红玲 章泽斌
通讯员 赵雨凡 郑宇航
浙江省交通集团杭州南管理中心萧山拯救大队研发的多项“五小创新”成果,不仅缩短了高速施救时间,提高了施救效率,也更大程度保护了司乘人员和清障施救员的安全。
近日,杭金衢高速公路上一辆货车散落了30吨卷纸,每一卷卷纸重量将近100公斤,仅靠人力很难将其运送到驳货车上,而使用吊机,5分钟也只能运送3卷,好在萧山拯救大队的施救员利用自己团队研发的驳货吊运载平台,将卷纸抬到便捷式施救传送带上后,1分钟就能运送3卷卷纸,效率上比原先有了明显提升。
“我们对以往的驳货事件处置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54%以上是可以通过机械化驳货的,所以我们以此为根据研发了这套设备,不仅能进行地车驳货,也可以进行车与车之间的转驳。”施救员寿雪文介绍,“与以往相比,这套设备投用之后,缩短了30%—50%的驳货时间,同时也节约了50%以上的人力。”
随着高速车流日益增长,传统的施救方式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造成二次事故的发生,为此,萧山拯救大队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不断改进现有设备,研发了适应各种场景的驳货吊运载平台、便捷式施救传送带、多功能声光预警装置、清障车倒车定位辅助系统、车窗防霜防雾装置等10余项“五小创新”成果,其中,便捷式施救传送带还在去年年底获得了国家交通运输协会服务创新奖。目前,萧山拯救大队正在申请相关专利,并积极将这些创新成果推广至浙江全省高速公路乃至其他省份。
“去年以来,我们管辖路段全年整体施救28000多次,如果每一起事件,我们都能用‘五小创新’节省一分钟,我们全年可以节省28000多分钟,对司机乘客而言,他们出行更加顺畅了,对我们自身而言,安全也多了一份保障。” 拯救大队管理员郑若禹表示,“接下去,在五一出行高峰前我们也会加强教育培训,比如开展清障施救小课堂,加强员工的技能训练,更好保障公众出行的诉求。”
萧山拯救大队负责人介绍,接下去,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研发和推广“五小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施救效率,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畅通的行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