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板蓝根、泥土、树叶都是染料

胡志飞:做有温度的天然染色“守”艺人

  胡志飞(后排)在衙前老街和老人们合影

  染色布料

  染色创作

  胡志飞制作的帽子

  ■记者 靳林杰  韩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然染色,顾名思义,就是用天然材料作为染料的染色方式。天然染色的植物性染料多从中药材、花卉、茶叶等的根、茎、叶、皮等部位中提取。

  2020年,胡志飞来到衙前老街,开了一家手造高端帽饰品牌店,把天然染色技艺延续于帽饰手造工艺之上,取名Vie végétale(植物生命)。

  在这家开在古老运河旁的帽饰品牌店里,你可以见到胡志飞和他的帽子,也可以遇见天然纤维与天然染料组合的无限可能。

  行走各地探寻色彩奥秘

  胡志飞与“染”字的缘分,要从大学时说起,他是浙江理工大学染织与服装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执守的信条,他开始接触学习天然染色。

  “天然染色是一项古老的技艺,虽然很小众,但做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能带给人无限乐趣。”当时的胡志飞翻阅了大量古籍。根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政府机构中就设有“染人”职务,专门负责染色。《诗经》中也提到“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这里的“蓝”便是古时候的染草。但到了现代,在工业化的冲击下,天然染色这项费时费力的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划分到“小众”的圈子里,了解的人少,会这项技艺的人更少。

  由于天然染色生存空间的缩小,这项技艺正逐渐失传,很多地方已没有办法学习到传统的染色技艺。为此,胡志飞专门前往贵州的一个侗寨村落,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最古朴的天然染色技艺。

  “一开始村里的老人家都不愿意和我说话,因为我长得有点凶,可时间久了他们觉得我很真诚,是真心想学,便耐心教起我来。”在贵州学习的那段时间里,胡志飞融入到当地人生活中,学习了他们的染色技术和天然缸的建造技术。

  再后来,他去了贵州的平江、黎平、岜沙等十几个县研习,还去过云南的周城、丽江等地,了解当地的天然染材与扎染工艺,又去了海南一个被称为“行走的织布机”的东方印村学习交流。“去了很多地方,愈发感受到天然染色的无限魅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个地方的染色方法其实是有差别的。”胡志飞说,像贵州的自然发酵需要草木灰的水、白酒,而不同地方选用的原料也不一样。经过多年多地的研学并结合自己所学的工艺知识,胡志飞对整个染色环节进行了整合,并正式开始对传统的染色工艺进行再造。

  天然染色色彩的提取有很严格的方法和步骤,费时费力,比如说靛蓝染就需要专门的地方来培养活菌。回到杭州后,胡志飞开始起缸,他说,对一位“染人”来说,染缸是最宝贵的东西,他将自己的几口染缸戏称为“孩子”。

  “孩子”需要照料,胡志飞将这称为“养缸”。养缸,其实是用糖料喂养缸中的菌群,使得染料达到一个“饱和”的状态。而养缸难以用数据测量,有时只能凭经验去养护,发酵的温度、湿度也都有严格要求,这些都是对养缸人耐心与技术的考验。这个过程就像是亲手抚养一个孩子,既艰辛又带着喜悦。

  “染缸中的菌群关系着染料的成败”,胡志飞告诉记者,在养缸过程中,需要时常观察菌群的生长情况,倘若养料不够了,便要加加糖;菌群“吃太饱”了,又要让它们休息几天。

  依靠着几口染缸,胡志飞运用大自然提供的优美色彩开始了创作。

  沉迷创造的“守”艺人

  在胡志飞的作品中,桉树叶、蓝靛草、苏木、泥土都是常用的染色材料。“用相同的原材料创造出各不相同的帽子,这是工业化无法复制的独属于手工的魅力。”在胡志飞看来,天然扎染是贴近自然的艺术,也代表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而非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千篇一律的模样。

  就这样,他用棉、麻、丝等原料,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沉迷创造,也为这种无限可能而着迷。“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他说道。

  如何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把最古老的技艺与最新潮的美学结合,既能给老祖宗的技艺增添一分新意,也可以给时尚潮流带来厚重的底色。”这是胡志飞一直坚持的理念,传统技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活下去,“把传统工艺融入日常生活,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在胡志飞设计的帽子上,可以明显看到融合了建筑、插花等元素。“我会看很多国内或者国外的影视片,学习建筑设计理念、学习插花艺术。”胡志飞说,想要在染织技艺上创新,需要丰富的基础知识和长期工作的积累,更需要不断学习精进。

  在胡志飞的工作室,有一款原创玩偶熊,就用到了古法蓝染工艺。“我用古布进行拼接,传统韵味、现代潮流感就都有了,这款玩偶熊很受欢迎。”除了拼接古布,他还用平针刺子绣、十字绣、乱针等各式针法进行装饰,多余线头不做过多修饰,产生的视觉效果极具颠覆性。

  “传统的技艺,用上新概念、新思维、新工具,就能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胡志飞喜欢别人称他为“新手艺人”,他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静静地坐在店里,一辈子专心做天然染色这一件事。

  如今,胡志飞仍旧坚持独立设计手工制作每一顶帽子,每款帽子都是孤品,只生产一件,专属于每一个顾客。他的作品,也受到圈内不少人的追捧。

  用颜色丰富孩子的人生

  “我特别喜欢孩子,想用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一些启发。”胡志飞很早就开始琢磨,如何对五六岁儿童进行美术启蒙教育,“我想做的,就是让未受框定、拥有无限可能的孩子能够最直接地感受色彩的美,感受美术的魅力。”

  偶然的一次契机,胡志飞在网上看到腾讯发起的“益起旅行”项目,其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对天然染色非常感兴趣,他便报名成为了志愿者。

  “这群孩子是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向往着能够染出漂亮的艺术品,而我恰好力所能及。”怀着将美好事物教给孩子们的心愿,胡志飞踏上了去往温州的旅程。

  考虑到要面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做好了各种心理预设,比如是否会遇到突然情绪激动的学生,又是否需要将课堂变得和平时不一样些。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节“最安静的课”。

  “安静得让我有点尴尬,但我能感觉到他们很努力在学习。”“尴尬”之后,胡志飞心头涌上一阵感动。当他把孩子们的作品带回工作室染色时,胡志飞发现那群纯真的孩子在作品中夹了一张纸条——“大飞叔叔,我们会一辈子记得你”。

  于是,当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后,胡志飞开始接纳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几年时间里,有20余名孩子在他的工作室里生活、学习,掌握了许多技能。

  “我会定期开设一些课程,教给孩子们一些技能。”除了技能,胡志飞还更多引导他们沟通交流。“因为他们平常很少跟人沟通接触,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孤单。”

  “人与人之间相处,都是在相互学习和感染的一个状态。我觉得教孩子的过程当中,也都是相互的,我在教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教会我很多——教我在这个世界上不需要那么累,需要放松一点。”如今,胡志飞对这样的“双向奔赴”有了更多的解读。

  不久前,胡志飞还和一所合作的特殊学校校长商量,希望这些孩子学有所成后,能够有人留在学校,把学到的技艺再传授给其他学生,让更多孩子的人生多一些颜色。

  “一山一水一染人”,这是胡志飞的微博签名,也是他的梦想,他将在当一名有温度的“守”艺人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板蓝根、泥土、树叶都是染料~~~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胡志飞:做有温度的天然染色“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