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华丽
电影《云雾女孩》改编自蝶离岸的豆瓣短篇小说《结捆成生》,共12个章节,讲述了两个不同时期以“余柳”为主角“结捆成生”的一段命运变奏曲,一个是年轻美好的芭蕾少女,在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翩然起舞,另一个是体态臃肿的洗澡女工,坐在出租屋的马桶上数着腰间堆积的肥肉,一个个谜团随着粗糙版“余柳”的出现不断膨胀,每个线索、每个小人物都影响着女主角的选择和故事走向。
5月17日该片全国上映。一部悬疑元素的文艺片?一部女性题材的悬疑片?又或许兼而有之吧。
比起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叙事手法,《云雾女孩》文艺片式的平淡叙事似乎更有一股小清新。爽剧可以带给人短暂的振奋,本片所展示出来内在肌理反倒有“润物细无声”的质感。
因为一次送牛奶的经历,将城市孤儿三儿和芭蕾舞女孩余柳的命运黏合了起来,余柳因为家庭变故离家出走,和三儿建立了长达四年的深厚友谊。因缘际会下她们为对方提供温暖,也在温暖的关系里自我疗愈,但是一次意外打破了这种美好……
根据余柳的叙述,三儿开始寻找真相为她报仇,复仇成了她的执念和意义,随着真相浮出水面她反而陷入困境,就像一团“云雾”笼罩着,最后发现她以为的真相并不是真相。“云雾”是一种象征,营造着压抑沉闷的影片情绪,象征着扑朔迷离的剧情和人物关系,同样也象征着包括三儿在内的一众底层小人物的迷茫和困惑。
无常是人生的常态
《云雾女孩》影片选用幽暗阴郁的灰蓝调,整部片子充斥着阴郁、沉闷的氛围,缓慢的叙事节奏加重了压抑的感觉。灰色冷漠的山城城景、破败肮脏的宿舍楼的场景布置,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着悲伤,让观影者立即带入了“与有悲焉”的感受。
对命运的无力感、对人生的困惑和失望,暗合了白先勇先生的那句话“拥有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花季早早凋零的芭蕾舞女孩余柳,有暗疾的少年小东,一心想出名的前台女孩小萍,他们是我们身边普通人的缩影,面对无常,接受无常,进而和无常作对抗。影片导演丁叮并未回避人生的无常性,在冷静克制的生活化场景的描述下,小人物挣扎向上的群像跃然荧屏,不禁让我想起奈保尔在其作品《米格尔街》中说的一句话“生活如此绝望,但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影片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交错推进,第一条线是正常叙事,第二条线是反向叙事,两条线串联起来的关键人物是三儿,核心是一个多年前的秘密。线索在三儿的视角关注下闪回,三儿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她带着第一条线的线索,用自己的方式惩罚和审判第二条线的人物,增强了文艺片的故事性和悬疑感。
从寻找真相到自我救赎
所谓的真相也许未必是真相,也许是误解、曲解,又或者是臆想,恰恰回应了海报上那句话,“在谎言的世界里,摊开的真相才不堪一击”。真相是谎言,凶手另有其人,人物亲密关系更加隐秘,表象和形式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故事的内核。女主角三儿在寻找真相的过程,本意是对给她人生带来光的人一个交代,试想在如死水一样的生活中,如果有一个人给予了另一个人光亮,那个人就会如救命稻草般紧紧抓住,那个人恰好是三儿。
三儿的幸运是曾经拥有,她的不幸是得而复失。
当余柳考上北京舞蹈学院要去北京的时候,三儿的心像她手中落下的牛奶瓶一样碎了,可想而知,余柳的离世对三儿打击之大,无数牛奶瓶一遍遍碎在心里,这种破碎感演变成了执念,所以与其说是复仇,毋宁说一种自我救赎仪式。
影片中出现了好几次动物园里的对话,“被圈养的大象由于场地受限,溃烂的脚需要经常修剪才行”,第一次余柳告诉三儿,后来三儿又告诉了小萍,无心的对白如谶语暗示着彼此的命运,底层小人物需要在不停地修剪自己中,才能适应伤痛获得重生。
接近尾声,三儿把笼子中的猫放出来,寓意着她渴望自己从自我囚禁的樊笼里解放出来;当她把代表着伪装的假发放在窗口随风飘去,才算彻底放下心中执念,获得真正意义的和解与重生。
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困境
三儿对余柳说“我们是家人了?”道出了亲密关系的不确定性。
小萍对小东说“我们还有以后吗?”道出了亲密关系的无安全感。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导演对人物的解读刻画非常细腻,演员们演绎也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感。友情、爱情、亲情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引导着女性对自我命运的掌握和寻找,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和探讨,这些探讨有来自外部世界的恶意,有源于内部世界的重建:原生家庭、财富诱惑、世俗排挤、对爱的渴望等等,是无法回避的存在。
该女性题材影片可贵的一点是对“充满裂缝”人生的直面,“裂缝”像风囊带你翱翔,像豁开的伤口让人下坠。
不管是原生家庭还是自身缺陷,这些豁开的人生缝隙,迫使每一位平凡如你我的女性们与生命做着对抗,同时也渴望爱和温暖的涌入。每一种选择都是客观存在,女性的抉择是困境的另一类体现,导演不想让这种客观存在成为影片角色的枷锁,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不断地选择和被选择。海报中两个女孩站在一个破败的房间中,房间多次进入观众的视野,像是三儿、余柳们充满伤痕和破碎的内心世界,她们带着伤痛眺望远方,一个生机活力的新世界:开阔的江面、川流不息的江桥、高耸林立的新城。
现实将她们一次次被拉回到这间房,命运交织的云雾背后是底层人物不甘现状、积极向上的逻辑。
一个罗生门式的结局引人遐想,小东眼中看到了什么,小萍的命运如何,三儿去了哪里?都具有不可预知的可能,我们终归希望是好的吧,正如结局的暖色调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生命中的“人生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