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召开新年第一会

发力科创平台 牵引教科人融合

15项改革举措赋能产业发展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水博园区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共享科研设备

  西电杭研院正式园区

  10家院企合作载体签约

  ■文/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萧科   摄/记者 邢安楠 部分图片由科创平台提供

  人勤春来早。昨日,萧山区教科人融合贯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2025年第一个全区性大会,萧山把目光聚焦到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一关键词上。

  会上,《以科创平台牵引教科人一体贯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聚焦“企业引才难”“两链融合难”“风险规避难”三大难题,以顶层设计和建章立制开局破题,提出了15项改革举措。

  破题“企业引才难”   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池”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的根本也在人才。

  但当下,即便是不少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在招引核心技术人员时,仍会面临招不到人、用不好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这背后有着不少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高校所具有的编制,平台所拥有的资源等优势正是企业所不具有的。

  为此,大会上,萧山有了一个大动作:高层次人才“编制池”亮相。

  未来,不仅“编制在高校、科研(或落户)在平台、转化在企业”的人才引育模式将在萧山成为现实,萧山还将从全区事业编制中专门划出一部分周转编制,实行专编专用、动态管理,专项用于我区科研机构引进具有区外事业身份的人才。

  这一官宣引起了科创平台和科研人员的强烈关注,“这对多数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一颗‘定心丸’,会让不少高校人才愿意来到萧山大展拳脚。”相关科研人员表示。

  此外,为充分发挥高校与政府“双重管理”体制机制优势,萧山还将建立高校与科创平台论文发表、成果报奖、成果转化等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双聘人员”职称互认、业绩互认,支持平台与高校、平台与政府之间互派互聘领导干部、科学家或技术骨干,鼓励干部大胆干、放心干。

  近年来,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科研仪器共享。超大规模的合成生物学自动化装置、国际先进的自动化分子智造科学装置、步进式光刻机、600M核磁共振仪等300余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每天都在为各式各样的实验检测运转,助力科研成果产出、科技成果转化。

  “大型科研仪器是青年科研人才的‘坚强后盾’,可为高质量科技创新工作保驾护航。”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而未来,萧山也将进一步建立科创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科研机构与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科研机构与母校之间在仪器设备、学科资源、学生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开放,让科研人才共享共用,让青年人才有更多的空间大显身手。

  破题“两链融合难”  一平台“牵手”一产业

  大会上,高能级科创平台和重点产业的“牵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签署了“一平台、一产业”责任书后,北大信研院“牵手”视觉智能产业,浙大国际科创中心“牵手”集成电路合成生物产业,西电杭研院“牵手”汽车电子产业,湘湖实验室“牵手”合成生物产业,浙大计创院“牵手”人工智能产业,巴顿研究院“牵手”高端装备产业,将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研发活动在平台,科技赋能在企业”院企合作模式,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科创平台对产业的赋能能力有目共睹。

  2022年6月,作为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浙江舜为科技有限公司1.8万平方米厂房启用的当月,舜宇创新研究院也入驻了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大楼,它承载着整个舜宇集团的研发功能。而也是这个决定,让舜为的研发之路走得更加顺遂。从工厂启用,到产品量产交付,舜为仅用了5个月时间。

  不仅是舜宇创新研究院,目前全区多家企业与新型研发机构深度合作,已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130余个,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撬动研发投入超15亿元。

  在平台与产业一对一“牵手”后,这样的发力将更加有的放矢。

  各科创平台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支持企业聚焦重点产业技术方向和技术难点,协同科创平台建设院企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通过供应链协同、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体现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实效性。

  此外,为打通企业和科创平台间的交流堵点,萧山还将建立科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建立成果转化中心、成果发布厅,分行业、分批次组织企业走进科创平台,常态化举办项目投融资路演活动,促进供需对接。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科创赋能企业发展、企业实践,从而推动产业的迭代升级。”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破题“风险规避难”  建立多方联动风险补偿机制

  “创新研发具有前期投入高、产出不确定性强等特点,也正是因此,很多企业在和平台合作时难以确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正向的回报,不敢去投入、去合作。”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让企业与科创平台在合作中能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萧山推出了成果转化“安心宝”机制,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与平台的合作。

  萧山区政府首期拿出1亿元注入“科创风险池”,通过建立“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保险赔一点、企业出一点”等多方联动的风险补偿机制,将保贷联动和政策补助相结合,进而破除企业与科创平台的信任堵点,让企业大胆研发,平台主动转化,更大力度撬动创新支点,共同推动生产力实现质态跃迁。

  “‘安心宝’的存在,就是希望能通过多方风险共担,为企业卸下这份担心,让企业大胆研发,平台主动转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萧山还将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如深化“天使基金”机制,用好“天使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三只总规模超460亿元的政府基金体系,抢抓杭州AIC股权投资试点政策机遇,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做耐心资本,陪硬科技长跑。

  此外,对上级基金已参投项目,区级基金也将简化尽调、投决环节,实现“见投跟投”,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设立联合基金等方式投资科研机构,为创新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会上,还向来自全区不同部门的12名干部颁发了“科技人才特派员”聘书,他们将深入科创平台,协助开展平台管理项目申报、项目落地、成果转化、链式招商等服务工作。他们是政、企、平台沟通的桥梁纽带,也是创新路上破解难题的助力者。

  上年度,萧山科创收获满满: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科技领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5个省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如今的萧山,不乏科创的基因,更不乏科创的共识。

  未来的萧山,也将以实体产业为基础,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为企业发展、产业壮大插上腾飞的翅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萧山召开新年第一会~~~15项改革举措赋能产业发展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深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公益
发力科创平台 牵引教科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