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海经》——人类追逐极限的渴望

  文/阮骏琳

  从人类拥有“记录”的意识开始,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绝大多数来源于书籍。书籍,是人类的财富,更是社会的财富,书籍不仅让人类的智慧得以传承,更让无数人通过书籍去创造或发明新的知识产物,成为通向新世界的钥匙。我们依赖书籍,也拥有验证知识的决心,还想着打破原本的观点,创造全新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15世纪的哥白尼在还未发表“日心说”理论时,人们对于宇宙观的主流地位是“地心说”。当然,人类关乎真理的追求除了自身努力,还需要拥有对抗外界的勇气,哥白尼发表“日心说”也非一帆风顺,那些思维、观念、信仰在颠覆式的碰撞下总会见血。好在哥白尼是幸运的,他坚持到了最后,他在临终前才看到“日心说”在《天体运行论》出版,也是在那一年,被视为“日心说”观点正式问世的关键时间节点。

  他是幸运的,至少坚持的真理被世人认同。但更多的人,总是无法坚持,倒在了论证想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许就是一个不经意的闪念,或者说是荒谬的突发奇想,改变了人的一生,更有可能改变世界的运行规则。

  “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内容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翻译过来的意思为:“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要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觉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黄河、渭水的水喝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可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就化成了桃林。”

  故事虽然看着平淡,倘若你细品几遍就能解读其深意。我曾谈过《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国家地理”,不论故事真实与否,表面看“夸父追日”是一则故事罢了,实则是表述了人类追逐极限的渴望,是想着超越身体束缚,超越思维禁锢,为一个当下或许觉得可笑的目标而突破自己。

  会失败,会再失败,会接二连三失败,但不会永无止境地失败。我们看到的“夸父”是失败的,最后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我们要知道《山海经》前,又有哪本书教过夸父——太阳究竟是什么?太阳的体积多大?温度多高?运行轨迹又如何?

  夸父不知道,人类也不知道,还没有任何一本书籍记录过,也没有任何关于太阳的参数。所以夸父只能靠自身不屈的斗志和毅力,用自己的双脚去实现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荒诞的“追逐”。他的这份勇气,是宁愿渴死都不愿放弃的能量,最后,化作“邓林”传承给了世人。

  除了“夸父追日”,还有许多外国文学在传递“坚持不懈”的精神时,也有过不同的描绘,比如《老人与海》《阿甘正传》,都是一些励志的文学作品。

  有时候,我很好奇夸父在追日的过程中到底在想些什么。于是,趁着烈日高照的中午,我连续几天都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度过,一边跑,一边望着窗外的太阳,炽热又晃眼,幻想自己用现代的方式去“追日”,思绪慢慢地进入遐想的状态。

  我以为3公里已是我的极限了,没承想当天就跑了5.2公里。汗水完全浸湿了全身,忘了有多久,没有这般大汗淋漓,回想起自己刚突破5公里的时候,身体竟然有一种不舍的感觉,仿佛越跑越轻盈,越跑越想跑。经常跑步的人总会说——跑步,是会让人上瘾的。

  确实,从科学的角度,跑步时,人的大脑在释放多巴胺。当双脚交替踏上跑道,肌肉开始规律地收缩与舒张,身体的运动信号不断传向大脑,此时,大脑中的奖赏系统被激活,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便如同欢快的信使,在神经细胞间穿梭。

  它的释放,一方面源于运动带来的生理刺激,身体在持续的奔跑中,能量代谢加快,促使相关脑区启动“愉悦程序”;另一方面,跑步时人往往会进入一种专注且忘我的状态,外界的纷扰暂时被屏蔽,这种心理上的投入也会推动大脑分泌更多多巴胺。

  几个中午坚持下来,我便有了要突破5公里的想法,准备往更高的公里数突破。因为,我在跑步时也会思考一个问题——

  我的极限,在哪里?

  直到我的心率突破200次/分钟,呼吸非常急促,但双脚像是黏在跑步机上,毫无知觉,任由其运动,大脑进入短暂缺氧般的自嗨,也说不上什么原因,就想一直跑,一直跑下去,不要停下,也不能停下,因为此时,我的身体有些控制不住了。突然,我身形一歪,一个踉跄从跑步机上摔了下来,身旁的同事赶紧扶我坐下,开玩笑地指责我:“小阮,你为了减肥连命都不要了?哪有你这种跑法的!”。

  我勉强挤出一点笑容,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似乎明白夸父当时在想些什么了。

  人,有的时候真可以为了目标或者心愿,甘愿放弃生命。并不是不重视生命,而是一次次去试炼生命的容器,多大多深,又能承受多久。一次次挑战身体的极限,势必会有突破极限的时候,但往往人类并不满足于现状,之前的“极限”,如今看来只是“常规”。于是,就有下一次挑战极限的渴望,毕竟“极限”一词,终究不是一个绝对值的概念。极限的长度、宽度、深度都需要无数个“夸父”去丈量,某一位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的“夸父”从人类阵营醒悟过来,挑战那些被定义的,被阻挡的,被禁锢的,或是未知的领域。

  跑步机上“7”公里的红色数字格外惹眼,闪烁的红字就像我左小腿流出的鲜血般映红,我在磕碰时浑然不知,没想到冲洗消毒的时候血流不止,疼到无法站立。

  值得,我苦笑。毕竟,是我用鲜血换来现阶段跑步的极限数字。当我下一次踏上跑步机,或许“7”就不再是“极限”,而是我向着更高极限冲锋的起跑线,我会带着这份伤痛赋予的力量,继续奔跑,如“夸父追日”的精神,探索属于自身的下一个“极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生活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愿每一步都充满温暖,愿每一步都向往光明。~~~
~~~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悦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影像
人间有光,步履生暖
《山海经》——人类追逐极限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