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杭君
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狂犬病吗?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病,发病后会出现恐水、畏光、怕风等症状。狂犬病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几乎100%,但做好预防几乎可以100%防止发病,所以狂犬病预防至关重要。
9月28日被定为世界狂犬病日,但预防狂犬病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应该重视的。
狂犬病是怎么传播的?
1.动物咬伤或抓伤:被感染动物(如狗、猫、蝙蝠等)咬伤或抓伤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我国狂犬病病例主要由犬咬伤引起,其次是猫。
2.黏膜接触: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眼睛、口腔)进入人体。
不幸被狗和猫咬伤、抓伤了怎么办?
1.如附近有医院,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处理和评估。
2.若距离医院较远,可先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如有生理盐水,再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然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清洁剂。但要切记,即使自己处理过伤口,也要尽快就医。
3.家养宠物抓咬也可能有传播风险,也应立即就医,绝不要忽视风险!
什么情况下要打狂犬病疫苗?
1.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抓伤、咬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都需要立即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2.直接接触蝙蝠是高风险暴露,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3.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应进行暴露前免疫,包括兽医、宠物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员等。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也可进行暴露前免疫。
防患于未然,我们该如何预防?
1.不打扰:不要随意逗弄、挑衅不熟悉的动物,尤其是流浪动物。
2.要警惕:远离行为异常(如流口水、畏光、攻击性强)的动物。
3.教育儿童:教会孩子不要随意靠近、抚摸陌生动物。
4.文明养宠,做负责任的主人:为宠物定期、有效地接种狂犬病疫苗。出门牵绳,避免宠物惊扰他人或走失。
常见误区辟谣言
1.“家养宠物接种过疫苗,被抓伤后不用管”——错,狂犬病疫苗对宠物的保护能力随时间衰减,并非终身保护,宠物在室外活动时,如果与其他不明动物接触,有感染狂犬病毒的可能。人被咬伤后仍需立即冲洗伤口+就医评估。
2.“伤口没出血就不用处理”——错,病毒可通过完整黏膜(如眼、口)或微小皮损侵入,暴露分级Ⅱ级(裸露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需立即处置!
3.“孕妇不能打疫苗”——错,狂犬病疫苗无禁忌证,孕妇、哺乳期女性均可接种。
4.“全程接种后终身免疫”——错,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再次暴露且超过3个月需加强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