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景区不文明刻字行为应及时曝光

  ■社会评论员  傅小慵 

  10月3日,有网友发帖称,一对年轻情侣不顾拍摄者提醒,在北京司马台长城5号烽火楼墙体上刻下名字及爱心,并拍照留念。当时尽管有游客小声提醒“这不太好吧”,但他们仍嬉笑着继续刻划,全然不知自己的行为不仅不文明还违反相关规定。

  视频在网络发酵后,属地部门的处置挺及时。10月4日上午,密云分局古北口派出所就将刻字人员满某和刘某某查获,并给予拘留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古北水镇景区也将涉事游客列入不文明游客黑名单,暂停其后续购票与入园权限。

  此次在文物上刻字的不文明行为得到了及时的处置,主要归功于网络发酵放大了不文明行为的恶劣影响,以至于形成压倒性的舆论场,使得肇事者无处遁形。这样的处罚,也给了那些想要到处刻字的人一个很好的警告。

  说起在各处旅游景点刻字,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孙悟空在如来佛掌所化的五指山上,题了“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这八个字。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小说情节的影响,国内各处名胜古迹上的“到此一游”几乎是随处可见。除了墙上刻字较常见外,还有在竹子、古木、门窗、壁画、佛像、石碑等处刻字的。在笔者刚游览过的四川广元千佛崖的佛像身上和石壁上,到处可见各色人物的留名。

  深究这些人为何想要在景点刻字?首先一点应该是“到此一游”的心理作祟,他们或许觉得自己一生可能只会来这里一次,总得留下点什么。想法很幼稚,实际执行的刻字操作也十分可笑。先不论他不是什么名人,即便留名也无人知晓,更何况国人千千万,同名同姓者甚多,谁知道谁呀?由此就不难推测,这些刻字人还有严重的从众心理。之所以有以上的心理动机,关键还在于刻字者对文物古迹的认知缺位,从而导致缺乏自我约束行为的产生。

  刻字者对古代文明缺乏应有的珍惜和保护之心。他们觉得自己刻字的地方,不过是一块大石头或一株古树、一扇窗而已,完全没有将一石一木当作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殊不知,他的胡乱一刻,留下的是永久的切割痕迹,破坏的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即便刻字者想要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也不应该以破坏文物为代价。

  所有在景点古迹上刻字的行为,还暴露了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漠视。或许是他们完全没有心理畏惧,或许是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处罚,或许是罚得太轻,这才让刻字者肆无忌惮。

  处罚乱画乱刻是有法律依据的。《长城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长城上刻划、涂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若造成文物严重损毁,甚至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此前,也有多名人员曾因在长城墙体上刻划被处以拘留5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可能是刻字者觉得这种处罚太轻飘飘,不足为惧?所以,依然有人管不住自己的手。另外,这也跟相关处罚条例处罚太轻和宣传不够深入人心有关。由此,各大景区不仅需要更多技术手段与管理智慧,比如用电子围栏、无人机巡查和人工巡察等构筑起无形的保护网。还可以在入口设置醒目的文明游览告知牌以及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案例。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在每位游客心中构建起文明防线,以及对文化的敬畏和对规则的遵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时评
   第03版:文化 漫谈
   第04版:影像
让创新可感可触可带走 才是智慧商圈的关键价值
“萧BA”的战火能带来什么?
景区不文明刻字行为应及时曝光
“孝心游”遇观念考
合理营养、科学运动,有效防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