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戴村投入千万元修缮资金 让文物“活”起来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首席记者  王慧青  通讯员  沈镇

  本报讯  从已修缮完成的沈佩兰故居,到将要完工的郭汉城旧居,再到正在进行时的萧山抗战将士纪念塔,近年来,作为萧山文化历史古镇的戴村镇走上了历史文物保护之路。

  2019年,戴村镇投入530万元,先后启动修缮沈佩兰故居、张家弄601号民居、响石桥庙、郁达夫祖居等4处历史建筑物;去年又自加压力,启动修缮郑振庭烈士墓、郭汉城旧居、后郑农会、绿衫野屋和萧山抗战将士纪念塔,占全年区级文物和历史建筑物修缮量的1/5,总投资近600万元。

  文保修缮投入千万元,对于戴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比起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这些钱花得很值得。”戴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文物保护理念,戴村镇相继出台各类文物保护政策,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建立文保员队伍,挂牌文保点,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职责,让文物有“护身符”和“身份证”。启动全镇文物和历史建筑摸底调查,实地调查128处普查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处,并对各类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一图一档绘制。同时,精准打造“文物监管小脑”,实现市保以上智慧用电、监控全覆盖,并将监控画面直接接入镇“四个平台”,实现精准智慧监管。

  把文物保护好,把历史传承好,最终目的是让它“活”起来。当前,戴村镇以共建“大学校”、办好“大培训”为方向,充分结合镇域资源,让历史文物融入生活。如云石小学将沈佩兰故居作为少先队员实践基地,定期派出小小讲解员来馆进行义务讲解,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仅去年一年,全镇各类历史文物场馆接待参观者16800余名。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行动,串联起旅游、研学、团建等活动线路。”戴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处理好“拆旧”和“建新”的关系,在合理利用文物上继续探索。

  截至目前,戴村镇共有市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点10处,区级保护点45处,镇级保护点53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调查
   第05版:民生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财经
萧山发展林下经济 “一地双收”增效益
我区23名学生获中职国家奖学金
南阳“绣花”功夫整治地铁周边环境
戴村投入千万元修缮资金 让文物“活”起来
萧山污水处理公司全力护航排水“生命线”
凤凰村:乐享红色休闲游
交通执法部门开展受监工程项目检查
观看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