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郎露寅
本报讯 今天是萧山学子们正式开启寒假模式的第一天,如何让学生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寒假,不少学校花费心思,设计了特别的“任务”。
在放寒假之前,萧山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了一份手绘地图。与一般地图不一样的是,这份手绘地图上标注的地点都是博物馆。
“我们整理了一些杭州博物馆的过年活动,如2月11日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推出了‘陶艺年夜饭’,父母可以带着孩子用软陶做一顿杭味年夜饭;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假期推出异形门券展、最牛儿童画展、浙江年俗展等。”萧山第一实验小学的高老师展示了附在地图后的“出发吧,博物馆”活动介绍,上面用简洁、整齐的格式整理了各博物馆的活动,让人一目了然。
为何设计这样的寒假研学活动?高老师表示,是希望让学生们在空余时间里可以去自己有兴趣的博物馆打个卡,品品精美的藏品,触摸历史的痕迹,也趁着过年参加一下特殊的活动、展览,在游戏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
湖滨小学则推出了湖滨“My 迷你马拉松”计划,学生们在假期里通过长跑、踢毽子、跳绳等运动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健身活动,增强免疫力,逐步实现属于自己的运动计划。
“学校有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永不止步’奔跑计划一直延伸至寒暑假,保证师生假期锻炼的时间,在提升体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踢毽子、跳绳的选项,让孩子们三选一。”湖滨小学朱水良老师表示,这些项目都没有特别的场地限制和装备需求,孩子们想锻炼了就可以马上出发。希望通过运动打卡,让孩子们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学会坚持,收获成长。
除了让孩子们“动起来”,还有学校为孩子们布置了特别的“录音”任务。市心小学的孩子们就收到了一份“寻找最美声音”的诵读任务。
孩子们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童诗童谣,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这次任务的挑战没有数量限制,孩子读了多少,就可以上传多少。最终,这些“美丽的声音”经过班级老师的整理,将成为下一学期晨诵课上的“教材”,孩子们也将成为彼此的老师,相互学习和成长。
“目前,学校只有低段的学生,布置这项寒假任务,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够力尽力去完成,另一方面让孩子们能对下学期的诵读内容有一个提前的了解,在学期初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也算是一份‘没有揭晓的礼物’,让孩子们对新学期有所期待。”学校副校长缪舒平说。
下个学期,学生将于2月28日报到注册,3月1日正式开学。在此之前,孩子们可根据学校制定的社会实践、体育锻炼、居家劳动等活动,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