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张璟晶
随着人们公益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无偿献血这一社会公益活动中来。除了最常见的在采血车或献血屋捐献全血外,还有一种献血方式——成分献血。
记者从第十四届成分献血者联谊会上获悉,2020年我区无偿成分献血累计采集血小板达1102人次,共计17053单位,比上年增长7.9%,有效保障了日益增长的临床血小板需求。
一声“令”下
成分献血志愿者出动
近日,记者来到了萧山区献血服务中心献血点,已经有3个志愿者在献血,他们的献血方式有别于我们日常见到的全血捐献,而是成分献血。
什么是成分献血?众所周知,人体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成分组成的。成分献血需要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某一血液成分,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捐献者体内。目前,最常见的成分献血是机采血小板。
萧山区无偿献血服务中心主任傅利英指着一袋黄色液体说:“这袋就是分离出来的血小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色血液’。血小板用于救治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比如大出血、血液病恶性肿瘤等患者,让他们获得新生。”
41岁的丁立洪是萧山无偿献血“老兵”,也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天,他捐献血小板15个单位。每月一次成分献血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丁立洪说:“成分献血对于献血者的身体素质、指标要求更为严格,这也促使我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养。”
在采访过程中,市民程镇如约前来,他说:“我在无偿献血机采血小板志愿者群里看到了招募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无偿献血让我结识了一批同样有爱心的志愿者。”程镇是武汉人,疫情期间萧山的援鄂医疗队义无反顾出征武汉驰援,让他深受感动。在萧山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程镇一直致力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累计献血59次。
一包包珍贵的黄色“血液”,让无数患者燃起了生的希望。像丁立洪、程镇这样的成分献血志愿者萧山有近200人,只要有需求,一声“令”下,他们纷纷挽起袖子献热血。
无偿献血凝聚大爱
续写生命旋律
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传递着人间真情的红色纽带。而与普通无偿献血者相比,成分献血者还要付出更多的毅力。成分献血作为现代献血的新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发挥止血、凝血作用,正常人体内血小板寿命为7—14天,捐献后72小时,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据统计,2020年萧山区无偿成分献血累计采集血小板达1102人次,共计17053单位,比上年增长7.9%,有效保障了临床用血需求,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傅利英说:“血小板的保存期限较短,献血者献完后,除去检测时间,只有短短3.5天的使用期,这也让这种‘黄色血液’更为宝贵,所以我们都是根据临床需求发招募信息。让人欣慰的是,每次发出招募邀请后都有不少人响应。”
成分献血和捐献全血不同,捐献血小板程序更为复杂,不仅捐献标准要求严格,捐献过程较长,一般需要1.5小时,而且需要前往区无偿献血服务中心捐献,长期坚持实属不易。无偿献血,体现了人性光辉,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投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