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2版)
这样的数据令人自豪:如今的中国,拥有占全球70%以上的5G基站,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一半,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一半以上全球市场,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70%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开辟出巨大发展空间。
这样的清单催人奋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判断,提醒我们还面临许多矛盾和挑战。
如果说,当年“小康”目标提出时,我们还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那么,尽管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全面小康还是“在路上”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依然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它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善治国者,善于谋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战略部署。
以时间节点为坐标,方可环环相扣、节节取胜,击鼓催征稳驭舟;以历史方位谋伟业,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不畏浮云遮望眼。
在这场以百年计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有“风卷红旗过大关”的严峻紧迫,也有“风展红旗如画”的慷慨激昂;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豁然开朗,也有“又踏层峰望眼开”的使命召唤——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八)
2021年1月30日,福建福清。在中国利用核动力发出第一度电的50多年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这里投入商业运行。
“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我们都一件件进行了突破,没有‘卡脖子’的问题。”企业负责人这样介绍。“没有‘卡脖子’的问题”——短短几个字,道出了自立自强的决心。
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到“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从特高压技术后来居上,到C919大飞机准备运营;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研制成功,到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这几年,我们把“卡脖子”清单变为科研攻坚清单,正在一步步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犹记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犹记新中国初创,毛泽东同志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犹记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同志发问,“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
时间铭记梦想的足迹,历史镌刻奋斗的功勋。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把现代文明带到时间的坐标中;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把复兴的图景描绘于前进的道路上。
“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道出了大党大国的雄心壮志。承载百余年仁人志士艰辛的探索,汇聚亿万人民不懈的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如东方的一轮朝日,正光芒四射,正喷薄欲出。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一个人口数量堪比欧洲大国的省份,正在打造共同富裕的样板——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从共同富裕入手,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注定是一段更加壮丽的伟大征程。
回顾人类现代化的历史,18、19世纪,世界上发展起来的一批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人口是上亿级的;而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人口则是十亿级的,超过前两批国家人口的总和。这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简单增加,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贡献。
“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重要平台”。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上均配备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在现代化的征程上,中国不仅追求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也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中华民族追求强大,更追求伟大。
志在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当我们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去理解中华文明,“以百年、千年为计”去看待历史使命,更感时间的紧迫,更觉前途的光明,更知责任的重大。
(九)
历史让人回味,未来令人神往。
“七一”前夕,位于国家体育场北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隆重开馆,党和人民百年奋斗铸就的功勋和光荣,勒记在了祖国首都的中轴线上。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从中华民族园到奥林匹克公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条中轴线,浓缩着中华文明由衰落到复兴的苦难辉煌,凝聚着中华民族由独立到富强的雄心壮志。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响彻神州——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如磐信念敲响岁月的洪钟,以昂扬姿态拨动时代的琴弦,我们一定能奏响更加雄浑壮阔的历史交响,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发展篇章。
“加油、努力,再长征!”这是一场中华民族跨越数千年的进军,向着美好未来,向着人类明天!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