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7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 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

——区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解读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7月16日,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努力在全省示范区建设和杭州打造城市范例中走在前、作示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打造新标杆的元年。全区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咬定目标、加压奋进,按照“每年有新突破、五年有大进展、十五年基本建成” 的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抓好各项工作。

  本版文字整理  记者  周珂 

  本版制图  李健

  萧山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系统观念”五大工作原则,创造性系统性落实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在萧然大地率先呈现一幅经济活力充沛、乡村富裕兴旺、生活温暖幸福、生态和谐美丽、社会安定有序的动人画卷。

  以国之大者的站位,深刻领会打造新标杆的政治内涵。

  作为明年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承办地,萧山肩负着向全世界展示浙江示范区建设一周年成果的重任,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胸怀“国之大者”,做到“两个维护”,把打造新标杆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标准,主动展现硬核担当、投身伟大实践、发挥标杆作用。

  以当仁不让的姿态,切实把握打造新标杆的历史机遇。

  当前的萧山正开启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亚运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区建设等大事件大战略大项目叠加集聚。萧山有条件也有责任在浙江示范区建设中率先破题突围,努力成为“示范中的示范、标杆中的标杆”。

  以清醒有为的担当,矢志践行打造新标杆的初心使命。

  萧山必须抓住浙江示范区建设重大契机,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积极争取以往难以争取的政策试点,着力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瓶颈制约,抓紧补齐一直想要补齐的短板弱项,加快实现赶超跨越,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百姓,奋力开拓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新境界。

  锚定“大杭州、亚运会、数字化”,找准打造新标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萧山牢牢把握“大杭州、亚运会、数字化”三大战略性抓手。大杭州是区域格局,亚运会是战略机遇,数字化是关键路径。

  顺应大杭州时代

  增强大杭州意识。热情拥抱大杭州时代,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配套,纵深推进“六接六区”工程,推动融杭之路走深走实。

  融入大杭州格局。在大杭州发展版图中找准坐标、扬长避短、彰显优势,主动融入全市域规划“一张图”,主动对接“1小时交通圈”建设,做强国际开放门户枢纽功能。

  借势大杭州平台。深度融入大杭州、主动接轨长三角,加强与上海优质资源的对接,推动设立“创新飞地”,探索布局高端人才驿站,实现内生动力与外部赋能双轮驱动。

  坚持亚运总牵引

  办好亚运赛事。持续掀起亚运攻坚热潮,高水平做好亚运筹备工作,为成功举办一届凸显“中国风范、浙江特色、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亚运会提供坚实保障。

  放大亚运效应。大力实施亚运兴城行动,把亚运建设与惠民亲民统一起来,建设更多绿地空间、文化空间、休闲空间,积极引进国际化的学校、医院,着力创建省体育现代化区。

  擦亮亚运品牌。以亚运为载体,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做好亚运元素、萧山元素融合展示推介,进一步扩大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亚运因萧山更精彩、市民因亚运更骄傲。

  推动数字化改革

  以数字化驱动制度重塑。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撬动和赋能作用,全面落实“152”工作体系,率先形成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主要指向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

  以数字化加速产业变革。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场景,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以数字化提升城市治理。坚持“小切口、大场景、强牵引”,推动公共服务全面落地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着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抓好重大举措,加快取得打造新标杆的标志性成果,必须彰显萧山辨识度、体现时代引领性、增强群众获得感。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创新驱动新标杆

  打造硬核科技策源地。深入实施打造科创新高地“六大专项行动”,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大力实施揭榜挂帅,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推进新一轮智能制造行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四区叠加”优势,加快推动杭州会展新城、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建设,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实施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高精尖缺”并重,持续推进“4286”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强化知识产权战略。

  聚焦区域协调城乡统筹  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标杆

  加快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优化“一带三区多极”空间架构,进一步完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打好“22688”交通大会战。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深化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村级造血功能项目扶持力度,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做优做强现代化基本单元。以未来社区理念积极推进城市和乡村有机更新,创造性集成民生服务、创业创新、共建共享等功能。

  深入推进区域协作和对口帮扶。高标准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深化东西部协作,积极服务全省全国大局。

  聚焦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打造美好生活新标杆

  推进幼有善育。加快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普惠提质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实施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

  推进学有优教。全面推进“美好教育”,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善特殊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推进病有良医。深入实施健康萧山“六大工程”,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打造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推进老有颐养。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养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住有宜居。坚持“房住不炒”,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扩大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覆盖面。

  推进劳有应得。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弱有众扶。畅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的渠道,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聚焦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打造文明和谐新标杆

  传承好精神谱系。守好红色根脉,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最美萧山人”品牌培育行动,弘扬诚信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延续好城市文脉。深度挖掘跨湖桥文化、围垦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质量完成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全域美丽新标杆

  全力营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治塑巩固提升持久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域建设“移步易景、人在画中”的美丽花园。深化美丽单元建设,着力打造生态走廊,打造湿地水城样板,大力推进文旅融合。

  加快推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转型。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有效路径,探索生态经济化路径和生态补偿机制。

  聚焦平安萧山法治萧山建设   打造共治善治新标杆

  形成共治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全域“五治”格局,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

  彰显公平正义。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建成普惠均等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守牢安全底线。持续创建“平安县(市、区)”,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凝聚强大合力,确保打造新标杆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政策保障

  健全推进机制

  浓厚社会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区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解读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 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