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王建欢
延生桥,也称姑父桥,旧桥址位于原城东乡上岸林与十里铺自然村境内(现新塘街道双桥社区境内),接渡桥以东,姑娘桥以西,南北向横跨萧绍运河。
桥梁原为单孔石梁桥,桥面由三块桥梁石组成,桥额中刻有“延生桥”三个阴刻空心大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萧绍运河上大吨位的航船通行越来越多,延生桥因为桥孔不够大,桥墩屡屡被大船撞塌,交通部门经常拨款维修。由于当时延生桥附近两个村子迫切需要建两座新桥梁,于是决定拆除老桥选址修建新桥梁。所幸的是,旧桥梁虽然拆除,但留下来了部分桥梁构件、碑记与桥额。
延生桥是清代道光年间大慈善家涝湖人陈有尚发心建造的,留下的桥碑中有这样的镌字:“自盛文坝(现新塘街道半爿街转坝)起,东至瑞莲桥(现姑娘桥),修造官塘十里,改建接渡桥、延生桥两座。道光丁未年(1847年)月日。涝湖永思堂陈立”。从桥碑中的刻字可以得知,建两座桥,修造十里官塘是以陈氏家族祠堂“永思堂”名义修建的,碑文结尾没有建造人之名,而是写“陈立”两字,意思就是一位姓陈的人立的,没有刻上陈有尚的尊姓大名,而“民国”《萧山县志稿》却有记载他儿子陈圻的事迹可作为佐证:“父有尚,字莘圃,有儒行,见义勇为。道光丁未年,尝捐巨资筑河东堤廿余里,矼(指石桥)梁毕达,人无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据双桥社区一位86岁的楼姓老人回忆:“我原来是生产大队里农用抽水机专员,一到农忙季节,这抽水机船就在官河上的各式桥洞里穿来穿去,因此对延生桥记得特别清楚。当时决定拆除延生桥是出于实际情况,那时候东面的大村子涝湖村在官河上一座桥梁都没有,村里人进出特别不方便,迫切需要建一座新桥,而西面的行头村一个叫‘铜盘箍’的地方是一个大渔场,也没有桥梁,也特别需要建一座新桥。后来,当时交通部门的领导决定,把拨下来修建延生桥的钱,用来建造涝湖大队前面官河上的水泥桥;把两桥墩拆除用来建造行头大队‘铜盘箍’那个地方的水泥桥桥墩;把拆除下来的桥梁和桥栏去修复长河公社的荚竹山桥,因为这座老桥桥梁石断裂很久了,迫切需要换新的桥梁。两座新桥建好后,涝湖的那一座水泥桥叫‘东风桥’,‘铜盘箍’的那一座水泥桥是一座无名桥,这两座那水泥桥现在都还在通行……”
延生桥的桥名可谓名副其实,从它“延生”出来了涝湖东风桥、行头“铜盘箍”无名桥,修复了长河荚竹山桥。牺牲一座老桥,成全了三座桥梁,这是当年资金、材质十分紧缺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