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毛越 王方正
本报讯 今天,萧山区文化大会召开。这也是近年来我区首次召开文化大会。作为文化强区,萧山“十三五”期间文化硕果累累: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从有到优”的质的飞跃;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斐然,实现“让文物活起来”;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文化建设的成绩可圈可点。
硬件建设齐头并进
作为2022年亚运会的核心区、主阵地,萧山承担着亚运场馆的新建、改造提升这一“硬核”任务。目前,我区在建亚运场馆17个,其中建设主责场馆9个,均于今年3月底前顺利通过主体工程验收,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进行赛事功能验收。整体上,各项目均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亚运场馆建设是我区大力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的缩影。“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建成633个健身点,277个篮球场和42个其他球场,138个乒乓球室;建成杭州市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工程8个,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4平方米,已形成并完善“15分钟健身圈”;建成永兴书房18家,农村文化礼堂340个;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成功创建省级3A级景区村庄11个,1A、2A级景区村庄8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省级4A级景区镇2个。
软件建设全面发力
除了在硬件上大力推进文体设施建设,我区还在软件建设上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文化服务供给不断丰富。“十三五”期间,我区引导社会多元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