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王建欢
沈氏祠堂桥位于瓜沥镇长巷村沈氏宗祠内,宗祠坐北朝南,靠近长巷老街,临长巷河,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祠堂桥架在沈氏宗祠的第一进中央,桥梁为没有踏跺的平梁桥,南北朝向,直通宗祠门台。桥面长近7米,宽2.50米,两墩三孔的桥型,东西两边各砌长方形的水池,水源互通。桥面由五块长石梁铺设而成,桥栏为青色栏板,并有四对石狮望柱相隔。石狮望柱雕刻精细,生动有趣,神韵独具。
据沈氏后人陈述:沈氏祠堂的房屋布局一直没有变动过,祠堂在维修之前为村老年活动室。原先祠堂里面就有老桥和水池,现在的桥梁是按照原来式样修复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扩大祠堂实用面积,就把桥梁拆除,水池填平。前几年修复祠堂,就对两个水池进行了清理,水池中的石磡都是原封不动,但老的桥梁石由于移作他用,就用了新石块,而桥栏中的八个石狮子,其中三个是旧石狮子,是从水池里面挖出来的,因为当时拆除老桥的时候,是把桥栏和石狮一起填埋到水池里去了。
一村一村脉,一族一族脉。据《萧山长巷沈氏宗谱》记载:北宋苏州进士沈衡出任润州,疾终于苏州吴县,后归葬于航坞山麓的萧山长巷村,长子沈筠守墓。沈衡为萧山长巷沈氏始迁祖,至今已延传千年。自宋代以来,长巷村名人辈出,登科人士世代不绝,成为萧山望族。至今宗祠内保存着众多石碑、匾及沈云英将军讲学处石刻1块。
沈氏宗祠为江南传统的园林式院落,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清静幽深。祠内设池,池上架桥,并与穿堂贯通、穿廊并构,达到桥、池、堂、廊相连相映,而且营造精巧,古朴典雅。独特的设计,既起到了防火的作用,又使庭院浑然一体。
修复后的沈氏宗祠,整体保留了清代祠堂与桥梁的构造和风貌,东西两水池池水粼粼,石磡青苔斑斑,祠堂桥两排相对的石狮望柱,神态各异,笑容可掬,全然不知经历过漫长的沧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