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村: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典”亮百姓美好生活

  ■记者  童志辉  通讯员  来静怡

  农闲时分,益农镇东村村法治公园的池塘凉亭格外热闹。村里将其打造成议事亭,党员志愿者也会不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法治宣讲。“为了丰富宣法活动,我们还经常开展普法进万家、拍摄普法微电影、搭建法律‘戏台子’等活动,激发群众学法积极性。”村党委书记俞传良表示,围绕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列举身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能让村民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今年以来,东村村把法治建设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以“一站知法、三维宣法、六员护法、零的漏洞”为内核的1360法治新模式,实现了诈骗案、盗窃案、越级上访三个零发生。

  走进位于村委一楼的法治服务中心展厅,只见LED大屏滚动播放普法宣传标语和各类普法视频;自助查询一体机、互动软件以及VR情景模拟机,给村民带来沉浸式法治教育体验……以展厅为核心,东村村还以贯通法治公园的学宪之路,以公园内的各个法治景观为“多点”,打造覆盖全村的“法治文化圈”,让村民随时随地一站式知法、学法。

  作为1360法治新模式中的“1”,该村还积极推进服务体系全程运行。如通过浙江解纷码,实现“信息接收——线上点单——信息流转——事件联办——定点派单——线下服务——结果反馈”七个流程闭环管理;提供法律顾问、法律诊所、诉调对接、安置帮教等多项服务。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接受法律咨询10件,解答率达100%。

  闲散土地统一流转,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不久前,该村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回收土地32亩,然后进行发包,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让荒废的土地焕发生机。“我们通过向强占土地的农户‘晓之以理’,陈述强占村级集体土地的利害关系,取得了百姓的配合。”说起其中的奥秘,俞传良透露,通过浓厚宣法氛围、丰富宣法活动、确保宣法时效,他们用“三维宣法”奏响了法治主旋律。除了修建学宪之路,村里还绘制了法治宣传围墙,并在健康游步道的路灯杆上悬挂宣宪旗帜,建设《民法典》“守护你的一生”系列普法景观小品,生动形象地传达民法知识。如今,村民遇事找法、解决矛盾用法的社会治理氛围已经形成。

  为有效整合村内力量和资源,该村招募培育了“社情民意采集员、家园治安守护员、群众身边普法员、矛盾纠纷解铃员、德才乡贤和事员、法律政策宣讲员”等6支队伍,协助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而通过先锋普法“零盲区”、依法监督“零投诉”、共促和谐“零距离”,东村村多向发力堵漏洞,夯实筑牢了乡村依法治理根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镇街
   第04版:调查
   第05版:民生
   第06版:广告
   第07版:生活
   第08版:财经
萧山南片三镇携手打造美丽城镇集群
衙前信用社 修缮一新
城厢开展非法地面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
南阳开展2021年“绿书签行动”
东村: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典”亮百姓美好生活
光明村与靖江二小合作创建“光明乡村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