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生命意识的提升,AED这个名词逐渐进入萧山市民的知识库,AED配置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健康中国2030建设内容之一,事关民生福祉。2021年,我区在公共场所配置588台AED项目作为“萧山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重点推进。
近日,记者从区卫健局获悉,588台AED已经全部配置到位,目前萧山公共场所AED配置数量已经达到了630台。2022年杭州亚运会召开在即,AED的配置也为亚运会的召开提供应急保障,大大提升了全区的急救水平,为市民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姚维红
588台AED完成安装,
明年全区还将增加170台
8月31日,银隆百货两台崭新的AED安装完成,这也标志着作为我区“亚运兴城”攻坚年任务的公共场所配置AED项目步入安装阶段。
从现场的安装情况来看,一个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140厘米的立柜与这台AED配套使用,立柜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放置了“救命神器”AED,下面一层则用来放置AED维护手册等,绿色的柜体上一颗红色心形标志显得格外醒目,柜体上还印有AED使用步骤。
据银隆百货行政部经理李国民介绍,目前已有50名工作人员接受了专业系统的急救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成功拿到了救护员证,一旦发生突发状况,他们将第一时间开展急救工作。
9月30日,在湖山春晓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样安装了一台AED,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全区公共场所配置588台AED的现场安装工作顺利结束。全区630台AED的配置数量达全国县市之首,也为萧山的老百姓提供了急救保障。
目前,萧山的AED配置水平实现了每10万常住人口就配置42台AED的目标,其中大型商场、湘湖景区等配置了100余台,初中以上学校配置了81台。此外,我区还在执勤执法车辆上配置了31台,这也为国庆期间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打下扎实基础。
如今,在银隆百货、宝龙广场、杭州凯豪大酒店、萧山区图书馆、萧山区博物馆、南江公园、瓜沥第一农贸市场、闻堰初中等地都能看到这个“救命神器”的身影。他们将担起“生命守护者”的光荣角色。如果突发意外,能直接从全区630个AED配置点取到“救命神器”。
而且这些AED都带有统一的标识,就连放置AED的箱子都是精心定制而成,除了立柜外,还有一小部分是适合安装在墙壁上的墙柜,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去选择适合的柜体。
为了让AED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在设置配置点位时,我区还召开了公共场所配置AED调研论证座谈会,对接57个部门(单位)、镇街,征求相关法律顾问、医疗专家等意见建议。根据面积与人流量大小,梳理出588个配置点位,并与配置单位协调安装位置,基本达到24小时能取用AED的刚性要求。
对此,区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杭州市近期也出台了相关文件,要逐步提高全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数量和管理水平,到2022年,全市公共场所 AED 配置总数不少于4200台,达到每10万常住人口不少于 40 台的配置标准,实现公共场所AED标准化配置、数字化管理;到2025年,力争全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总数不少于7000 台,达到每10万常住人口不少于60台的配置标准,公共场所AED配置更科学合理,管理更高效有序,使用更规范有效,全市公共急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为此,萧山积极跟进,明年将继续新增AED配置170台,进一步完善全区公共场所AED配置。
救命神器AED,一次又一次成功救人于危难间
心脏骤停的病人中,多数患者是由于室颤导致的,室颤只有通过电除颤才能消除,如果心脏骤停在一分钟以内,使用AED除颤抢救成功率高达90%,而在4分钟以内都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所以有心源性猝死急救黄金四分钟的说法。
11月9日中午12点左右,在萧山区中医院附近一家饭店,一名60多岁的男子就餐时突然昏迷,家属的呼救声惊动了同在饭店就餐的区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蔡汉炯和大内科主任(援鄂医生)边铁群等人。
蔡汉炯是现场最先到达的医生,他回忆说:“当时看到他的时候,整个人瘫在地上,我一摸他的颈动脉,连动脉搏动都没有了,嘴唇发紫……”快一秒钟就是生命,因事发地距离区中医院只有短短400米,医中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闻讯后立马参与到了救援中。
心肺复苏结合AED除颤是对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最好法宝,幸运的是在距离事发地点50米的徐家河社区卫生服务站门口刚好有一台AED,这是今年9月份新配置的“救命神器”。得知消息后,区中医院的一位医生立马取来进行除颤。黄金时间内的有效急救,让患者恢复了心跳,这个信号给现场所有人莫大的鼓舞。好在经过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患者意识恢复,转危为安。
全区开展AED配置后,AED已经不止一次派上用处。今年7月10日早上,萧山体育中心羽毛球球场上一名市民突然倒地不起,情况危在旦夕。球场上正好有来自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高峰,短短几分钟,上演了教科书式的抢救。急救过程中,高峰通过心肺复苏和AED除颤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据悉,高峰所使用的AED就是去年12月25日,我区新配置的一台,就是这台救命神器在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峰作为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和区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导师,他一直认为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全社会推广AED很有必要,说不定你的举手之劳就能挽回一条生命。
AED配置地图+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院前急救更快一步
为了有效管理AED,区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还专门研发了“萧山AED设备导航”配置地图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可查看区域内所有AED的详细地址和使用状态。点击界面“导航”,小程序将提示路线快速获取最近距离AED。市民也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线上查看。
目前,该平台已经与我区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所使用的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进行有效结合,一旦发生市民心脏骤停的情况,通过拨打120急救热线,120工作人员将会第一时间获取患者就近的AED位置信息。
更为巧妙的是,在120调度员所使用的电脑上还能直接显示相应的路程引导,帮助市民第一时间拿到“救命神器”,继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提升急救的成功率。
此外,对于AED的后期维护,也有专业团队定期开展维护,以保证全区所有AED的正常使用。
人人懂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
去年11月份,记者曾与区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一起走上街头了解情况,通过调查发现,95%以上的受访市民对AED都感到很陌生,更不用说正确地使用它。而在今年11月,全区已经拥有630台AED。
随着AED配置的日益完善,急救知识的普及、AED使用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和区红十字会作为全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主力队员”,通过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形式,全力推进我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提升市民的急救能力。
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萧山全面实施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宣教培训工程,举办使用AED技能启动仪式和宣传培训专场活动,在群众中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已培训AED日常管理员、社区居民、公安民警、消防队员、学校教师学生等6165人次。
与此同时,区红十字会也在积极推进全区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今年以来共有5153人通过考核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通过各村社农村文化礼堂、线上直播等形式,培训市民达10.1万人次,为应急救援梯队注入“新鲜血液”。
有了AED,万一遇上紧急事态,还有个谁敢用,谁会用的问题。毕竟属于专业医疗器械,普通公众面对它难免会有顾虑,万一把患者“电坏了”,会不会承担责任?
对此,新出台的《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与《民法典》相配套,并设置了“好人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已对此做出了保障,“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为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公民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相关办法也规定,“救助人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其实,AED使用很简单,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普通老百姓2分钟就能学会。“人人懂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希望通过完善AED的配置、加大市民急救知识普及力度,为健康萧山、亚运会顺利召开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