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由区卫健局提供
疫情就是命令,自12月7日萧山拉响抗疫应急处置铃后,医务人员冲在一线,流调、隔离、采样、检测、后勤保障……“大白”们不眠不休,彻夜工作。快!快!快!他们与病毒赛跑,根据蛛丝马迹追查溯源、迅速隔离管控切断传播途径、连夜采样、反复核酸筛查,顶着疲惫和寒冷,用心守护着全城安全。
在这批白衣天使中,既有热血冲锋的年轻力量,也有奋勇争先的老将。在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里,抗疫一线涌现出许多温暖的故事和闪光的瞬间,医护人员负重前行的身影,照亮了这座城市的夜空。
一线流调人员:电话不离手 50小时不眠不休
■记者 杨圆圆
本报讯 “您好,请问是xxx吗?我是萧山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请问您近几日是否去过xx地方?是否和xxx一起吃过饭?”9日上午,走进萧山区疾控中心6楼,整个楼道都飘满了这样的通话声——这是流调人员在核查密接、次密接人员信息。
这样的声音,已经持续了50个小时。7日上午,自接到杭州市疾控中心关于排查上虞密接人员的通知后,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单位全体员工迅速投入“战斗”。在流调中,借助公安的大数据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该疑似病例(现已确诊)的出行轨迹得以确定。流调人员据此开始全面摸排、电话流调,核实密接、次密接人员,确定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的人员名单,向属地镇街发出“告知函”。
“每一通电话都是一颗定心丸”。溯源流调、密接次密接人员管控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须抽丝剥茧、又快又准。从接到协查函的那一刻,机动队成员李玲玲手里的电话就没停过。“每一次流调都必须耐心、细心且快准狠!只有跑赢病毒,才能斩断传播链。每落实完一个密接、次密接人员管控,心里的踏实就多一分。”
兵贵神速,为了抢在病毒前面,几十余名流调人员夜以继日开展工作,电话不离手,饿了就吃点泡面饼干,两天以来不眠不休。当天早上,90后徐弯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岗位上,送到医院稍稍休整恢复后,又请求返回岗位继续工作。
短短两三天,流调人员每个人的嗓子又哑又干,但手里始终举着电话。流调组成员江丽表示:“大数据系统很给力,接到流调电话的市民也都很配合,属地镇街和相关部门的反应很迅速,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防疫保卫战,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在这场疫情遭遇战里,我们能看到科技与人力携手作战,全社会团结一致、合力跑赢病毒的决心和毅力。
隔离安置点护士长:连续奋战 扛住压力耐住寂寞
■记者 蒋超
本报讯 儿子考上天津的大学了,她表示祝贺,却未能送行;家里有事需要处理了,她拿起手机,遥控指挥。从8月2日到12月9日,她与外界的联系,只能依靠手机的小小屏幕。作为靖江街道隔离安置点的“总指挥”,护士长裘银妙已经连续“待机”了4个多月。而这场战“疫”,还在继续……
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裘银妙一天的忙碌工作就开始了。隔离安置点的人员进出比较频繁,她每天早上都要对24小时内的人员变动进行核对,并在早上8点之前上报情况。8位医护工作者,要做好152名隔离人员的医疗保障任务,压力可想而知。
每天,裘银妙和同事都要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核酸采样,并询问健康状况。大家有特殊需求的,如需要生活用品、药物等,也会找他们想办法,以快递的形式送至隔离点,进行全面消杀后送入房间。身上的防护服穿上就不能轻易脱下。为此,裘银妙每次在穿防护服前一小时,就不会喝水、吃东西,每天至少要穿4个小时。
夜以继日,全天待命。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才能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这个团队用一段小视频回答了记者的疑问:晚上开完工作会议后,8个人聚在一起练起了八段锦,既放松了情绪又锻炼了身体。“苦中作乐”,就是他们保持良好心态的答案。
平日里,有同事身体不适时,另外人都会主动分担压力,相互关爱。今天做个轻食沙拉,每人都来上一份;昨天有家属送来家常菜,大家围在一起共享;大前天支起“理发摊”,为需要剪头发的同事换个“造型”。
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大家也能发挥各自优势:遇到情绪不好的隔离人员,细心温柔的小姐姐会主动上前解释沟通;遇到独自带着3个孩子从澳洲回国的妈妈,大家会尽可能为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减少她的不便……虽然工作辛苦,但大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一幕幕有爱的画面,为这段枯燥的日子增色不少。
核酸采样医生:和病毒赛跑 连续作业数小时
■首席记者 项亚琼 通讯员 戚佳丽
本报讯 穿着防护服,娴熟地拿棉签,取样、留样、保存。对于北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余燕燕来说,昨天经历了人生中难忘的第一次,奔赴北干街道兴议家园北门(兴议村点位)临时核酸采样点,为有需要的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我们是上午8点20分左右临时接到通知的,单位迅速组建了一支党员干部带队的6人核酸检测突击队,大家均来自不同的科室。”余燕燕说。迅速集结出发,上午9点不到,余燕燕和同事们已穿着防护服,做好了采样的准备。很快,他们便投入到工作中去。
普通人群的采样过程只需要短短几秒钟,但面对上了年纪的老人,采样过程就变得繁琐了些。“一些老人听力不太好,我们就需要提高音量一遍遍反复讲解,必要时还需配合肢体动作比划。”身着密不透风的“厚重铠甲”,一天下来,余燕燕和她的同事们已衣衫湿透、脸庞留下勒痕……
为了避免重复穿脱、消毒的繁琐过程,昨天一天,余燕燕和同事们都尽力少吃少喝、不上厕所,连续几小时作业,坚持得越久,他们就越觉得抢到了时间。“身边有同事去龙湖春江天玺小区采过核酸,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一整天大伙都抱着拼了的心态,坚持迎难而上,争取早日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余燕燕说。
截至昨天下午3点半,兴议家园北门(兴议村点位)临时核酸采样点完成了近1500人的核酸采样工作。全区还有很多像余燕燕一样的可爱“大白”,在危难之际化身为一个个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神”,成为群众最坚强的后盾、最踏实的依靠。
实验室检测人员:极限运转 检测量超平时2.5倍
■记者 杨圆圆
本报讯 “2000个?可以可以,赶紧送过来。”站在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门口,负责人李峰忙着催医疗公司调货:“重点人群的第三批核酸检测马上开始了,需要增加储备的采样管。”
寒风里,李峰的黑眼圈很深,自7日疫情响应开始,他和实验室30多名采样、检测人员就进入超速运转状态。平时实验室的核酸检测量在每天400份左右,最近两天检测量激增,达到了每天1000多份。
进入实验室,要经过多重防护,他们必须小心,因为面对的可能是直接含有病毒而且是高浓度病毒的标本。李峰说:“病毒太小,捕捉不到,所以必须在实验室进行蛋白复制、扩增,这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检测的过程需要一丝不苟,提取核酸时稍有不慎,标本就可能通过溢撒、气溶胶等不同方式对人体造成危害。
进出消毒、脱换防护服都需要时间,检测人员一旦进入实验室,就是大半天,这中间,想要透口气、喝口水、上个厕所都不可能。实验室全员连轴转,等样本的间隙,累了就在墙边蜷缩着眯一会。李峰说:“每天零零散散加起来只能休息1—2个小时,我现在脑子都是晕的。”
抗疫一线,既有新兵,也有老将。“让我去一线吧,我年轻,身体棒。”自抗疫开始,李峰就陆续收到年轻职工发来的请求,其中有25岁的李金佳、26岁的庄家钦,他们都主动请缨去核酸样本采集、检测一线。“我年纪大些,有经验,扛得住。”70后李颖主动要求后半夜值班,忙到凌晨交班时连脱防护服的力气都没有了。
像这样的检测点,萧山还有很多,散布在各个医院和第三方机构中。自7日以来,萧山已对重点区域、人群进行了两轮核酸检测,累计采样龙湖春江天玺3358人,均为阴性;江南幼儿园梦想家园的教职工22人、幼儿148人,均为阴性。
在无人处,这些实验室不眠不休、加班加点,在显微镜下仔细甄别每一份样本,用火眼金睛“追捕”病毒踪迹。每一份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带给市民的如释重负,背后都有他们的汗水和付出。
家人公益情暖防疫医护人员
■文/摄 记者 童志辉
本报讯 “萧山加油!防疫人员辛苦了!”昨日晚上8时20分,龙湖春江天玺北门,一群身穿紫色马甲的志愿者带着满车的慰问品,用爱心驱散了这个初冬的寒意。
折叠床、暖宝宝、金嗓子喉宝、面包、蛋糕、矿泉水……接过这些“沉甸甸”的慰问品,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笑着说,“送得太及时了,我身上就贴着暖宝宝呢!”
“我是今天傍晚才看到报道,说防疫医护人员睡在地上,有人因为冷还晕倒了。所以发出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倡议,大家都很支持。”家人公益组织联盟会长邵海燕说,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后,会员们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很快采集到所需物质,并连夜送了过来。
组建于2015年的家人公益组织联盟,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非营利性的公益社会组织,目前已拥有6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联盟志愿者,并成为下辖萧山区家人公益互助服务中心、滨江区益家人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萧山区尚尚生殖健康管理中心等3家民非机构的大型公益组织联盟。几年来,该联盟秉承一颗帮助他人、成就自我的心,不定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服务于有关镇街、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面对疫情在全球不断传播的严峻形势,家人公益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用浓浓温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幼儿园“隔离时光”云课堂开课
■记者 王俞楠
本报讯 昨天上午9点半,隔离中的江南幼儿园梦想家分园的孩子们迎来了“隔离时光”的第一课《爱让我们在一起》。
“前天,我们差点遇到了一个叫做新冠病毒的坏蛋。但是江南梦想家的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害怕,都是勇敢的乖宝宝,园长妈妈为你们点赞!”视频中,园长妈妈韩红用10分钟时间和孩子们进行了亲切聊天,鼓励孩子们在隔离的时候,也能找到很多好玩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玩耍,最后还和孩子们做了抗疫小约定:要正确戴口罩、保持一米距离、讲卫生、勤洗手和早睡早起。
第一课尽管只有短短十分钟,但录制却花了韩老师整整两个小时,录制完已经是凌晨3点了。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设备不全,想尽可能在房间找个明亮的光线视角,选取合适的角度,但又找不到手机支点。
“一开始,我是拿了酒店的煮水壶,手机架在上面录的,但是稍微一调整角度,手机就会滑倒。”后来几经波折,韩红拿着自己带来的书籍和酒店里的纸巾在床沿上支起了一个高度、光线都还不错的角度,才顺利完成了录制。
与韩园长一起在深夜奋战的还有在隔离点的其他老师们,以及在隔离点外的江南学前教育集团的老师们。后续,江南学前教育集团会根据隔离点孩子们的实际需求,持续提供合适的、孩子们喜欢的云上课程分享。
“云课堂”的开课,让孩子们度过了温暖而充实的一天。8点到9点半,家长和孩子们晨起运动疏筋骨,感受早起的好时光;9点半到10点半,“云上课堂”,孩子们在儿歌、手工、绘本、游戏的世界中,感受甜蜜时光;下午3点到4点,阅读游戏来相伴;还有定时发布的阅读、亲子游戏等陪伴指导,老师们用好听的故事、好玩的游戏唤醒孩子们的多彩生活……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让孩子们在隔离中也丝毫不感到枯燥,还能与小伙伴们在线上一起学习、锻炼、游戏,分享快乐。家长们也在群里晒出了孩子们开心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