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6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底色绘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萧山实践

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投票
城厢街道第一人大代表联络站
民生实事督查
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宁围街道振宁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所前镇第一人大代表联络站
民生实事督查
民生实事满意度测评

  ■本版撰稿   记者   周珂   龚洁   通讯员  毛莉玫  汪洁涤

  街道居民议事会作用有新突破、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有新外延、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有新方式……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萧山,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已然生动实践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居民议事会   议出好生活

  “盘一盘、理一理,我们向各位代表来作汇报!”2019年,街道负责人在宁围街道居民议事会第四次会议上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我区居民议事会成熟、规范、高效的运作模式。

  与乡镇相比,街道没有人民代表大会,没有本级人大代表和健全的组织机构,人大监督在街道层面很容易出现“盲区”。萧山率先以“居民议事会”为突破口,接上了人大监督的断层。

  街道居民议事会议是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协商民主议事机构,由街道人大工委具体组织,鼓励引导辖区内居民代表参政议政,行使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街道政务公开和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居民和政府沟通发展。

  将眼光转到北干街道,居民议事会议把监督的刚性和协商的柔性很好结合在了一起,通过“知事”“督事”“议事”,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自2018年1月召开第一届居民议事会议以来,北干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对各个科室、下属单位、部门开展科室评议。评议前,代表们深入各单位、项目现场实地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分组开展讨论分析,形成客观的评议报告,在评议会上对各评议单位进行点评,既直言不讳点出问题,又真心实意提出对策建议。

  街道人大工委将这些意见建议梳理汇总后交各部门进行整改落实,整改情况限时向代表和党工委同步反馈,并由各代表小组对整改落实进行再监督,形成监督闭环,“有了议事会,居民和党委、政府之间就多了一道联系沟通的桥梁,工作更有方向、更得民心。”

  将共识转化为共为,促进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居民议事会,还督出了实效。区人大代表、城厢街道议事成员孙革命总喜欢到湘湖家园转转,了解居民需求,“小区老年人多,但露天凉亭能坐下来唠嗑晒太阳的只有一排石栏,太过冷硬,无法久坐。”为此,他提出添置桌椅的意见。在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凉亭进行实地调查后,凉亭统一安装了6张凳子和24张椅子,老人们直夸此举暖心,做得到位。无独有偶。现在拱秀社区的便民街上,摆放了围起来的桌椅与太阳伞,总能听到老人的欢声笑语。这也是个老年人多的小区,老年人休憩场所少,议事成员提出意见建议后,已经有了初步解决方案,反响较好。

  从萧山开展居民议事会的实践中,可以明显看到,居民议事会的建立,进一步激活了街道人大工作的“神经末梢”,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活力。

  代表联络站   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公交车可以直接到集镇,又安全又惬意。”孔湖村位于所前镇最西端,一直没开通公交车,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遇到接送难题。在众多村民委托之下,张水明专程赶往了所前镇第一代表联络站,将此事向人大代表反映。随后,负责接待的代表立即与镇人大沟通,并开展了一次富有所前特色的前置把关——镇人大组织开展调研,形成代表建议与政府沟通协商。

  2019年10月,2035公交线路开通,途经10个村社,不仅解决了孩子上学接送难题,也让周边群众出行有了更安全便捷的选择。近年来,萧山人大切实做好“建、管、用”文章,积极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全力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现实有需求,群众有呼声,不仅是人大代表的关心,也是人大的落脚点。如何更好回应关切?本届人大常委会还从专业入手,始终奔走在路上。2017年,为使代表联络站组织框架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在镇街现有联络站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下设六个专业代表指导联络站,由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主任担任站长。

  城建环保工作专业代表联络站的50位代表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社区环境”四个志愿选择两个进行填报,“专业对口了,代表履职更顺手。”站长陈伟方介绍,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接待时的主题经过精心策划,每次安排5-6名代表参与,选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这只是六大专业代表联络站的其中一例。在发挥代表综合素质、专业特长之余,区人大常委会还坚持线上线下全覆盖,“微接待”作为区人大常委会打造“代表联络站+信息化”履职新模式的一项探索,以“简便快捷、服务民生”为理念,重点关注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重要问题。

  您是否了解“公益诉讼”工作、您是通过什么途径知晓的、您对“公益诉讼”这项工作有何评价……所前镇第一代表联络站建立了单独微信群,通过“微接待”,线上听取选民对我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建议,“微信使用率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推动代表和群众随时随地联系的理想载体。”该站站长如是说。

  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专业代表联络站、“微接待”,一个个联络站就是一条条“民情通道”,切实发挥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平台作用的坚强保障,无间隙托举起群众需求,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释放出巨大能量。

  民生实事票决制   实现“由民作主”

  “12件项目得票率都超过了50%,竞争十分激烈。”在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373名人大代表通过“一人一票”,在12个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确定了10个正式项目。

  民生实事项目,究竟要由谁说了算?萧山人大的实践表明,全过程的人民作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实事。2018年,萧山在区级层面首次开展了民生实事票决制,由人大代表选出政府民生实事,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内由代表分组进行监督,再在次年的人代会上进行满意度测评,真正实现了替民作主到由民作主。

  从“一人撑船”到“众人划桨”,更多民意进入了决策视野。当然,票决制不仅是简单投票,而是从会前征询项目、会中酝酿讨论、会后监督实施,再到大会综合评价的一个完整闭环,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党委政府与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互动互信的过程。

  买到的菜品,可在智慧溯源秤自动识别商品种类;扫描小票上的交易二维码,能查看所在摊位经营户的检测信息和进货登记信息,还能对交易进行实时评价或投诉,市北市场一直是萧山城区人气最旺、种类最丰富的菜市场,在改造后实现了智慧化管理和数字化运营。

  2020年和2021年,智慧农贸市场两度被列入萧山区政府民生实事。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按照常委会统一要求,多次牵头组织协同督查的人大代表一起开展实地视察,听取承办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由市监局负责的该项目圆满完成,两年共建成25家标准化智慧农贸市场,配备商户屏一体机、智慧识别溯源秤等信息化设备2500余套。

  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有效落地,区人大常委会运用了“总分总”模式,构建总体监督体系,第一时间跟进实施“112”监督方式,实施全员监督,并出台个性化监督方案,确保代表充分知情、充分发声,最后做好总结工作,将督查中存在对问题形成督查报告保送区委,反馈政府。

  创新的工作方式,提高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还有人大代表的全局观念。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认为:“推行实事工程票决制,将政府的职能与民众的需求精准对接,把话语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实实在在交到人大代表手中,使实事项目决策建立在了真正的民意基础上。”

  办理和落实代表建议,是政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又一个考场。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不少创新,让代表建议落地有声。2020年,首次开展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价工作,热点建议各办理部门接受人大的测评;开展B类建议回头看,促成前一年度未完成的养老、社区、教育等建议落实解决;将所有的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纳入闭环监督体系,由人大常委会进行持续跟踪监督。

  “全区建议解决率稳步提升,从上届末的50.22%提升到本届末的72.68%。”近期召开的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收到的205件代表建议中,A类率达72.68%,创历史新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财经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萧暖暖
   第07版:萧暖暖
   第08版:生活
人民底色绘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萧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