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6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种“团圆”是坚守

感谢 留萧的你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文/记者  项亚琼  盛凤琴  童志辉  摄/记者  范方斌  郭立宏

  备一份年货,贴一副春联,吃一顿年夜饭,是中国家庭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临近年关,本报联合区总工会推出萧暖暖“留萧过年”大型公益活动,面向全区征集百户“留萧过年”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从报名的150多户家庭中经反复筛选,共有100户家庭获得萧暖暖“留萧过年大礼包”。

  昨日,我们从中选取10户有故事的外来人员家庭代表,区总工会、萧山日报社相关领导兵分两路,前往彩虹大道萧山西站项目部、北干环卫所、区一医院、东阳桥社区、区中医院、义桥镇田丰村毓秀学校等地看望外来人员家庭代表,亲自将“留萧过年大礼包”派送上门,并向他们送上新年的祝福。其余90份“过年大礼包”正陆续快递到外来务工人员手中。

  除了“留萧过年大礼包”,区总工会还联合中国移动萧山分公司为留萧职工提供了通信关爱礼包。针对留萧的省外职工,可免费提供亲情流量礼包、关爱幸福卡、新春宽带礼包、关爱暖心礼包等,符合条件的,可凭身份证前往萧山各移动门店办理。

  区中医院内科医生宋岩松:

  坚守防疫一线

  当万家团圆、欢度春节的时候,有一群穿着“太空服”忙碌的身影,依旧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健康。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医务人员就是其中之一。

  “留萧过年大礼包”第一派送小组第一站,把这份承载着萧山老百姓满满感谢之情的年货礼包送到了防疫一线医生宋岩松手上,并向全体医护人员带去新春的祝福。

  江西人宋岩松,是区中医院一名内科医生,被派到全季杭州萧山机场酒店集中隔离点工作。她在隔离酒店连续工作了近一个月,前两天刚刚完成为期一周的隔离,拿到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轮工作中去。对宋岩松而言,自从穿上了这身白大褂就是为了治病救人。

  回忆起在隔离酒店工作的场景,让她记忆犹新。一张二维码,一支体温计,一身白大褂,保障了每个隔离人员的隔离生活,每天两次的体温登记、健康询问、心理辅导、生活保障成为集中隔离点医务人员的必备工作。面对每天增减的隔离人员,建立个人档案、数据上报、沟通联络协调、物资调配,成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日常。

  其实这并不是她第一次站在防疫一线。2019年11月,刚刚从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她穿上了医生的白大褂,却被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节奏。刚上班没几天,她就被派去机场防疫一线进行旅客信息流调工作,随后又坚守在医院的核酸采样、发热门诊等防疫一线。

  对于这些特殊经历,宋岩松很是珍惜。她说:“疫情防控,不只是医护人员在战斗,交警、民警及许多基层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守护着老百姓的健康。这份平安健康来之不易。”

  今年过年,她响应政府号召留萧过年,不能跟父母一起吃团圆饭。在疫情防控特殊阶段,身为医生尽量减少跨区域出行,这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患者负责。宋岩松留萧过年的这一决定,得到同为医生的父亲的全力支持。

  “我打算过年给他们发个大红包,弥补一下。”宋岩松笑着说,面对新的一年,她许下新年心愿,愿疫情早日散去,希望虎年能添个虎宝宝……

  急诊监护室医生蓝继:

  为生命“守岁”

  蓝继是区一医院急诊监护室医生,2009年来到萧山后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娶妻生子、扎根萧山。作为一名有着12年急救经验的急诊科医生,蓝继在医院的每一天都是在“忙碌”中开始,在“疲惫”中结束。急诊科作为医院最繁忙科室,他担负着更为紧急的抢救工作,争分夺秒,成了他工作生活中的常态。

  蓝继说:“我们急诊监护室每一位患者都是危重病人,身上都会有很多仪器监测生命体征,有的身上也留有不少置管,24小时需要有人盯着,随时会有突发情况需要处理。快,是一个急诊科大夫的必备素质。”

  很多人都说急诊室就像一个战场,医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有效率的急救,而急诊监护室更像是战场中的核心“作战”区。在急诊监护室,跟患者身体连通的心电监护仪时不时发出“嘀嘀嘀”的声音,让整个病房变得特别神圣。这里的每一名医护人员心中唯一的念想,就是尽最大努力把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

  2021年,蓝继所在的急诊监护室累计接收了200多名危重患者,每当看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慢慢拔掉身上的管子,能够从急诊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蓝继都会由衷地感到欣慰,因为所有付出对得起所穿的那身白大褂。

  其实急诊科没有节假日,这些年,蓝继保持着4天一夜班的工作节奏,一年下来,光夜班就要上90多天,对于“过年”的概念也越来越淡。然而今年的小年,能够收到“留萧过年大礼包”,让蓝继感到很暖心。

  他笑着说:“马上就要过年了,新的一年,希望疫情能够早日过去,老百姓的生活回归正常。”按照排班计划,今年除夕和大年初一,蓝继依然要坚守岗位,为生命“守岁”。

  垃圾清运工马占银:

  过年不回家忙碌为“大家”

  “春节期间,是一年之中生活垃圾最多的时候,没有办法回家过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6年来,家在安徽阜阳的马占银从没回家过春节。

  47岁的马占银是杭州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清运北干所的一名清运工,平日负责将小区、农贸市场、学校等地的其他垃圾送往垃圾中转站处理。清晨4时许,当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马占银已经梳洗完毕,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都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他们战严寒斗酷暑,年复一年,从事的工作既脏又苦,十分劳累。临近春节,家家户户搞卫生,生活垃圾数量骤增,工作压力更大。“这两天,清运垃圾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平时一天运4趟,最近差不多要5—6趟,常常忙到过了午饭点。如果没有人清理垃圾,春节期间垃圾囤积将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马占银的妻子王秀荣是北干所的一名道路保洁员,为此,夫妻俩每年春节都选择“留守”萧山,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环卫夫妻档”。

  年关临近,正当马占银夫妻俩商量着买点啥年货时,昨日,“留萧过年大礼包”第二派送小组第二站便来到了马占银工作的地方。收到暖心的慰问——年夜饭菜肴礼盒、年货礼盒,喜气洋洋的春联和福字后,马占银说,原本以为今年过年依旧会像往年一样平淡,没想到“第二故乡”却给了他一个惊喜,让他在新的一年有了更多拼搏的动力——用双手将“第二故乡”装扮得更美!“谢谢你们,真是太贴心了,‘留萧过年大礼包’暖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与马占银夫妻俩一样,张阿姨夫妇今年也选择留萧过年。张阿姨是东阳桥社区保洁员,从老家安徽来萧山15年,已经把萧山当成“第二故乡”。收到“留萧过年大礼包”,张阿姨夫妻俩很是开心。

  “我们社区办公场地虽然不大,但是打扫得干干净净,这都是张阿姨的功劳。她做事情很勤快,人也很和善……”社区工作人员对张阿姨的工作非常满意。

  为了多赚点钱,张阿姨在做好保洁的同时,还在环卫所找了一份工作,负责清扫马路。两份工作让她从早忙到晚,见妻子辛苦,张阿姨的丈夫总是尽可能地多帮妻子干点家务,平时谁先到家,谁就负责做饭洗衣服。凭着两个人的努力,他们在老家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目前正在装修中,美好生活正向他们走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有种“团圆”是坚守~~~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财经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萧暖暖
   第07版:萧暖暖
   第08版:生活
感谢 留萧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