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工地宿舍
吃了顿年夜饭
在萧山,彩虹大道快速路项目西起滨江区界,东至杭金衢高速萧山东互通,这条钱塘江南岸“大动脉”,是未来萧山东西向的主干道路。临近年关,彩虹大道下穿萧山西站立交项目部内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昨日,“留萧过年大礼包”送进了这个建筑工地,我们目睹了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更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谢意。并通过镜头记录了他们难忘的小年夜。
收到礼包
工地上有了浓浓的年味
上午8点多,“留萧过年大礼包”派送第二小组第一站便来到了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建筑工人代表成峰、梁建军、骆粤华收到了沉甸甸的过年大礼包。“快一年没回家了,有点想家了!”
成峰来自重庆,面对镜头时说起家人,眼角不禁泛起了泪花。他是彩虹大道萧山西站项目部的一名木工,平时吃住都在工地上。每天6点半,他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因为工期紧,这个春节他选择与工友们在这里过年。
“老家在哪里,在这里生活还习惯吗?”走进成峰和工友们的宿舍,“留萧过年大礼包”派送小组便关切地询问起工友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大家在一起互相照顾,在这挺好的。”成峰说。“我们几个都是老乡,在外打拼互相照顾也是应该的。”工友梁建军是名钢筋工,与成峰一样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一砖一瓦见证了他们洒下的辛劳汗水。
“干这行很多年了,来萧山也有半年多了,天天在工地上忙,还没去湘湖边逛过,平时空了也就和家里人打打电话。这个春节,老婆会来萧山和我团聚,尽管时间很短,只要能与家人在一起,我就知足了。”梁建军笑着说,“今天收到那么多礼物,还有喜庆的春联与福字,一下子工地上都有了浓浓的年味。”
“等会我来贴起来,这样过年才有味。”接过春联与福字,木工骆粤华的笑容荡漾在脸上。今年这个春节,和成峰、梁建军、骆粤华一样,彩虹大道萧山西站项目部将有105名外来务工人员坚守在这里。“希望工人朋友们能在这里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温暖的春节。”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晚上加班
吃了顿简单的年夜饭
下午5点,忙碌了一天的工人们陆续走出建筑工地,齐刷刷地往食堂和宿舍方向走去。由于是小年夜,梁建军与另外两名工友约好聚一聚,用上午收到的“留萧大礼包”吃顿年夜饭。
走进宿舍,梁建军打开年夜饭礼盒,发现都是预包装的食材,经过烹饪后就能食用。由于晚上还要加班,大家只好选了几样容易上手的菜品,用电磁炉煮一下。3人围坐在电磁炉旁边,一边等待美食出锅,一边聊起家常。
48岁的戴正凯来自重庆,常年奔波在外,哪里有活干就去到哪里。“在外面过年,早已经习惯了。由于工期紧,来萧山快一年了,还没出去玩过,等哪天空下来了,要好好去湘湖转转,听工友说这里很美的。”
梁建军接过话茬,笑着说:“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吃饭、睡觉,工地与宿舍、食堂三点一线。”身为两个儿子的奶爸,他时刻挂念着在重庆老家的孩子。
“我们早上6点半上班,工作到11点,中午12点继续上班,忙到下午5点。晚上如果要加班,从6点干到9点半。”梁建军表示,近段时间晚上加班是常态,累了一天,回到宿舍洗洗后倒头就能睡着。
10多分钟后,锅里不断冒出热气,来自山西朔州的李介功掀开锅盖,用筷子戳了一下荷叶鸡,说可以开吃了。于是,大家摆好碗筷,将煮熟的小笼包、红烧肉和荷叶鸡摆上木板做成的“桌子”,高兴地吃起来。
“嗯,味道不错。这红烧肉甜味刚刚好。”梁建军笑着说。三人中,只有戴正凯晚上不加班,他倒了一杯白酒喝,“酒量不怎么行,最多喝2两。”
边吃边聊中,时间很快就到了6点。梁建军和李介功放下碗筷,留下独自饮酒的戴正凯,拿起安全头盔,开门走出宿舍,渐渐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文/记者 童志辉 项亚琼
摄/记者 范方斌 郭立宏
他们在乡村学校里
享受幸福年味
25日上午10点多,车子驶入位于义桥镇田丰村的毓秀学校,卢满花急忙从保安室迎了出来。接过暖心“留萧过年大礼包”,春联、年夜饭、炒货“三件套”的标配,着实让她有些意外的惊喜。
“我们先把春联贴上吧!”招呼来两个女儿,卢满花迫不及待地想让年味在这小小的保安室弥漫开来。因为需要冷冻保存,打开年夜饭礼盒,里面是知味观生产的食材,从八宝饭到小笼包,从钱江肉丝到佛跳墙,共有10多个菜品。
上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儿看着眼馋,正好到了饭点,卢满花挑选了八宝饭、小笼包,从厨房拿来电磁炉,准备先蒸给女儿吃。“她爸爸送报纸去了,要中午12点以后才回来。我们先凑合吃一点,晚上再好好利用这些食材,烧一桌团圆、美味的年夜饭。”
2009年,拥有本科学历的卢满花为了与丈夫团聚,放弃护士工作从老家安徽宿州来到萧山,刚开始在毓秀学校做保洁,后来与丈夫一起当保安。
除了保安工作,丈夫张传颂还兼职从事报纸投递员工作。“我是2007年11月来到萧山的。现在管着义桥镇4个村的报纸投递任务,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去发行站点取报纸,然后分类整理好,再挨家挨户上门投递。整个投递下来,快的时候要3小时,碰上下雨天就要花费4个多小时。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回忆起当初来萧山的情形,同样来自安徽宿州农村的张传颂感慨良多。由于家里穷,没有鞋子穿,到萧山后是亲戚送了他一双。“萧山给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靠着努力工作,我们全家的生活正慢慢变好。”让他欣慰的是,在萧山长大的两个女儿都很优秀。大女儿去年刚考上萧山中学,小女儿也是全面发展,不仅体育成绩优异,还是学校的“小小红色讲解员”。
为了赚钱培养两个女儿,张传颂夫妇已经8年没回过老家。“特别感谢萧山给外来务工人员的一波波福利!新的一年,希望父母健康长寿,平平安安,希望小孩平平安安,学业有成。”他笑着表示,还有一个希望,就是给妻子买一部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