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洪美娜 任核众) 14日,“战马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冰球联赛总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落下帷幕。这是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在亚运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也是其投入运营以来首次承接冰上赛事。
走进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冰火相融”的景象:寒冷的冰面上,一支支参赛球队正在热火朝天地激战。“冰”与“火”相互碰撞,谱写出一曲紧张刺激的冰球交响乐。
这片冰场,便是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的“独家法宝”——一块具备“变身”能力,可根据不同赛事需求在6-8小时内迅速转换场地性质的“冰篮转换”场地。作为目前浙江省唯一一块可以举办国际级比赛的冰篮转换场地,这里可满足NHL、KHL、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专业篮球等赛事。
之所以能够“变身”,是由于场地自带乙二醇为载冷剂的制冷系统,制冰后能变成一个1800平方米的符合国际冰上赛事的场地。杭州亚运三馆运营负责人朱怿之介绍,整个制冰过程视天气和温度、湿度等情况,需要4-6天;根据不同赛事需求,冰层厚度可控制在30mm至50mm之间,冰面温度可实现最低-12℃的任意调节。
制冰只是实现“冰篮转换”的一个开始,若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冰球和篮球场地“无缝切换”,界墙系统才是关键。据了解,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采用的是芬兰进口的VEPE界墙,它具有独特的锁扣技术,即用锁扣代替传统的螺丝对界墙进行拆装,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压缩拆装时间,从而让场地实现快速而华丽的“变身”。之后,迅速在冰面上铺设保温冰被、保护板和移动木地板,即可再次转换成篮排球比赛场地。
在拥有制冰黑科技的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打冰球,是一种什么体验?朱怿之说,赛事期间运营团队主动收集球队和教练员的反馈,大家整体对场馆硬件和软件方面表现得很满意。“其中冰面、更衣室和地胶均获得了他们的好评。同时赛事保障团队的周到服务和专业对接,也获得了主办方的肯定,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联同大体协和主办方,根据预案做好防疫管理工作。”
朱怿之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对场馆所有硬件设施的日常巡检和专项检查,保证其运转顺畅。同时会重点关注各项应急预案的完善,积极开展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通过一场场“模拟考”,以实战方式检验场馆运营团队,以决胜姿态迎接亚运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