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一年清明时 在传统节日中学习成长

萧报小记者作品选登
高桥小学401班 陈嘉妍 画
育才小学201班 张子涵 画
宁围小学102班 陈梓菡 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寄托着今人对先辈的哀思。在这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寄托追思的时刻,萧报小记者用文字和图画记录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特别的经历,以及他们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缅怀先烈 传承精神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朝晖小学402班 张燚恺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清明到来的时候,柳树已经吐出了新芽,油菜花也探出了小脑袋,燕子们正忙着衔泥筑巢……

  周日下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拿着一束白菊花,怀着既沉重又敬仰的心情,和妈妈、妹妹一起去了北干山。到达目的地,我一眼就看到了“萧山烈士陵园”这几个大字。随后,在妈妈的指引下,我们马不停蹄地爬到了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直冲云霄的巨大石碑,碑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熙熙嚷嚷的人群中,有的人手里捧着菊花,有的人正在默哀,有的人正在鞠躬,有的人正在敬礼。原来不止我们,还有很多的人怀念着革命烈士们。我在石碑前默哀,随后上前献上了菊花,最后向革命先辈们鞠躬。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他们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他们的英雄气概激励人心。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吃苦,继承先辈们的遗志,争取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蒿叶寄祝福 柳枝存相思  朝晖小学408班 韩姚瑗

  摘一把蒿叶寄祝福,折一枝柳条存相思。清明随淅淅沥沥的小雨而来,滋润着每一抹新绿,唤起了每一个人的思念。

  在所有的节日中,清明是情感最复杂的一个节日,它既有着万物生长的生命气息,又带着对已逝生命的感伤和怀念。借着清明时节的细雨,空气中缠绵着一种隔世的怅惘和思念。每年清明,我都会和妈妈去祭奠故去的亲人,在亲人墓前轻轻地诉说我们的悼念。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了烈士陵园,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宝贝,你看,烈士陵园永远不会让人感觉到害怕,这里长眠着曾经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原来如此,来这里的人们都是带着敬重和感恩的心情。望着那座威严高耸的纪念碑,我仿佛看见了那群可敬的革命烈士,英姿飒爽,面带微笑地望着我们。

  烈士陵园铭刻的文字简单而让人动容,有的有生卒年,有的只有一个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不详,我的心里充满着伤感。清明祭奠的不仅有我们逝去的亲人,还有每一个为国家付出生命的先辈。

  清明是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它提醒着我们不要忘却逝去的人,延续着我们与先祖、与先辈的情感。摘一把蒿叶做成一个个寄托思念的清明饺,折一枝柳在生生不息的春天留下我们的相思。

  思念祖先 感恩生命

  清明扫墓  宁围小学305班 陈奕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清明节诗句。每当清明节来临,人们总喜欢以此诗句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我想念我的曾祖母。她对我很好,每当我去外婆家的时候,她都会来迎接我,她常常会拿出放在床底下的牛奶给我:“多多,喝瓶牛奶,身体才会长得壮壮的。”每当我们准备走的时候,她总是恋恋不舍地送我们到门口。曾祖母离开我们3年多了,如果她还在,今年已经是百岁老人了。我非常想念她,想她在世时对我好的情景。

  以前的清明节放假,我都会来外婆家看曾祖母,和她一起快乐地吃清明饺。但是她去世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外婆家没有了往常的热闹,每当我跑到曾祖母住过的房间时,我都会想起我在她房间里玩耍的样子,那是多么快乐呀!如今的清明节,我只能跟着外公他们,来到曾祖母的墓前。外公放上曾祖母以前喜欢吃的饭菜,以表达我们对她的思念。

  我站在曾祖母的墓前,一眼望下山去,是一大片绿色的田野,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在清明时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也要珍惜眼前人,好好生活,好好学习,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我的太太  世纪实验小学301班 周晨昊

  清明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夕,我们一家约上舅舅们一起去山上望坟,看望已经去世了的太太。

  天阴沉沉的,朵朵积云压下来,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我们一群亲人站在太太的坟前,用抹布轻轻拂去坟前的尘土。我看着太太的照片,她的笑容还是那么的慈祥。思绪一下子把我拉到了从前。

  太太是我的太外婆,但是我喜欢叫她“太太”,因为我觉得这样更亲切。去年,太太还是很健康的,每次我去她家时,她都会乐呵呵地叫我:“心心,心心,坐这里!”然后习惯性地拿出那张大约只有20厘米高的小藤椅——我的专属座位,一把古老的椅子。其实去年,我的个子已经和身材娇小的太太差不多高了,我坐在那把小藤椅上显得有点儿不相称。可是,我在太太的眼里,永远是那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我喜欢在太太这里做一个长不大的小孩。我一坐下来,她就拿着她专属的大藤椅一点一点地挪过来,直到两把藤椅贴在一起。刚坐下来,她总会突然又站起来,进去厨房间,给我泡一碗麦片或者一碗里加了白糖的糖水,小心翼翼地端到我手里,看我“呼呼”地喝两口后,哈哈地笑得合不拢嘴。不一会儿,她又折回身去翻箱倒柜地捧来一堆好吃的,水果、面包、糖果等硬是塞我手里。如果我推搡着说:“不要吃。”那她会没完没了地一直给我找好吃的。渐渐地,我为了她能不再那么“忙”,总会习惯地说:“好吃好吃。”这时,太太会坐下来,一边看我吃,一边开始自顾自地讲述她儿时的故事。听着听着,她又站起来了,踉踉跄跄地走向床边,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个红包,偷偷地塞进我的衣袋里,嘴里说着:“买个本子,把书读好!”我记忆中的太太总是很“忙”的。我看着太太的照片,眼里的泪水不自禁地涌出来。我回头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太太家的那把小藤椅带回家。”

  体验民俗 凝聚亲情

  包清明饺  高桥小学304班 于书萌

  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踏青的好时候。而我,每到清明节,最期待的就是和外婆一起包清明饺了。

  清明前夕,外婆会把提前采来的艾草叶淘洗干净,烧上满满的一锅水,小心翼翼地把艾草叶放进锅里。煮上一会儿,就能闻到一缕淡淡的艾草清香了。等艾草熟透了,拿出来捣烂,再和上糯米粉和水,反复用力揉啊揉,本来白花花的米粉,慢慢地染上了艾草的墨绿色,越揉颜色越亮。外婆还教了我一个小窍门:要一直把艾草团揉得硬硬的为止,这样做出来的清明饺才不容易变形。准备好艾草团后,外婆又会准备满满的两大盆馅料,一盆是把自己腌制的咸菜和春笋丁、豆腐干丁、肉沫炒在一起,一盆是煮烂的红豆加上白糖捣成的豆沙。看到美食就在眼前,我总会忍不住先尝几口。

  终于要开始包清明饺啦!外婆把“大西瓜”似的艾草团搓成细长条,然后揪下一个个兵乒球大小的团子,把这些团子揉捏成一个个小碗的形状,放上馅儿,再打上漂亮的褶子,一个个清明饺就挺着将军肚立了起来。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放馅儿的量总是拿捏不好,要是放多了,“小碗”包拢来的时候就会被挤出裂缝,像是个小胖墩胖得连衣服都挤破了。要是放少了,又好似一个弱不禁风的瘦子,站都站不住。后来经过外婆的指点,我摸出了门道,馅儿要放在“小碗”的正中间,留出打褶子的边缘位置,估摸出合适的量。我尝试了一下,清明饺的“肚子”果然圆鼓鼓了,能威武地站立起来了。

  接着,我迫不及待地催着外婆把做好的清明饺放入锅里,蒸熟后,我立马冲上去,揭开一看,油光光的清明饺,冒着热气,让人垂涎欲滴。我顾不得烫,两个手指拈起一个,一边呵着气,一边咬上一小口,味道美极了!

  这清明饺,真是不一般啊  任伯年小学603班 俞沛能

  学走路的小孩子,读小学的大孩子,拄拐杖的老孩子,提到清明饺,谁的脑海中不会立刻冒出那美味的遐想呢?每年清明,我们都会回老家探亲,包清明饺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清早,我们前往艾草丛,将嫩尖采撷到篮内。冲洗,焯水,控干,剁碎,混合,和面,醒面……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过后,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包清明饺时刻了!

  我扯下一小块淡绿色的面团,揉圆,擀平,拿出备好的馅料。若是喜甜,就包芝麻、花生碎与糖;若是爱咸,裹的便是雪菜、肉丝、豆干等。将清明饺肚子撑圆,最后在饺皮边上抹水封口,压出褶子即可。而“不走寻常路”的我,总把它搓成球,一门心思地把面团捏成各种动物模样。虽然常裂了口后东拆西补,最后惨不忍睹,但我总会充满成就感地把“大作”郑重其事地亲手放入锅中,现在想来真是稚气十足!

  “好了没呀?”蒸清明饺的短短20分钟,我进出灶房五六次。守候着,守候着,却只能眼巴巴地望而不得。阵阵的清香勾起了我肚子里的小馋虫……

  “可以开吃了!”奶奶笑吟吟地端出一盘墨绿色的清明饺。我一跃而起,立马冲向桌子,用筷子夹起自己的“大作”,果断塞进嘴里。不料,牙龈瞬间火燎般滚烫,惊得我立马吐了出来。唉,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事实证明,等待是值得的:细品一番,饺子皮软软糯糯,咸馅风味鲜香,甜馅甘而不腻,充盈口腔。几个清明饺下肚以后,幸福与满足感无与伦比。

  小小清明饺,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童年记忆,代表着美好的祝福,更承载了清明家人团聚的浓浓亲情。这清明饺,真是不一般啊!(指导老师:郭海英)

  清明时节品果香  高桥小学401班 傅俊雄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漉漉的,印证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示出它淡淡悲凉和缕缕思念。除了对亲人的思念,我最盼望的却是清明点心——清明饺。

  周末,我兴致勃勃地跑去外婆家,帮忙制做清明饺。外婆先和面,只见两团白色的和绿色的面团,像胖乎乎的墩子,特别是这绿色的面团,是用嫩嫩的艾草叶揉成的,散发着艾草的阵阵清香。接着,外婆将面团分为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面团,并且搓成圆形,用手捏成碗一样的形状,然后往里面放馅。馅有两种,一种是豆沙,还有一种是咸菜豆腐和肉丝,豆沙馅甜甜的,入口即化,特别好吃,我和妹妹忍不住偷吃了几勺。

  做清明果的过程与包饺子差不多,只是花边比较别致,外形还可以不断变换花样呢!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这时,外婆交给我一项重要的任务——搓汤圆,这可是我最拿手的,就像平日里玩橡皮泥一样。看着我搓出来的一个个“小球球”,外婆直夸我:“搓得真圆。”听着外婆的赞赏,我心里美滋滋的,于是我搓得更加起劲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把做好的清明饺放在粽叶上,然后放到蒸笼开始蒸。大约过了30分钟,一阵阵艾草的清香和食物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弥漫了整个屋子,让人馋涎欲滴,我强忍着没揭开锅盖偷吃。终于,清明饺出笼了。我迫不及待地塞进嘴巴,真是太美味了!

  春春艾叶绿,年年果泛香。清明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分享品尝传统的美食,给予生活美好的祝愿。

  念周总理

  任伯年小学608班 马婧渲

  听,这是清明的雨声。

  踏着泥泞的山路,

  我们为祖辈扫墓。

  不管哪一年,

  扫完心中总是空落落的。

  我没见过周总理,

  只听爷爷讲过。

  他说总理好,

  却从没说哪里好。

  他只说,

  那年十里长街送总理。

  我听过总理的故事,

  唱过关于总理的歌。

  周爷爷话少,

  但周爷爷的话我们永记心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总理为人民服务,

  服务终生。

  他时刻惦记着人民,

  我们也忘不了他。

  看,这是漫山的映山红!

  山路也已不再泥泞!

  思念

  浦阳镇小201班 俞媛榕

  细雨蒙蒙思萦绕,

  梦里寻迹满泪痕。

  遥望窗前空寂寥,

  一念安好互谈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公益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小记者
又是一年清明时 在传统节日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