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项亚琼 通讯员 曹涵翎
说起“阳光姐姐”,不管是阳光爱心的老人还是新人,都能说出她一两件“有名”的事儿,“阳光姐姐是我们第一批志愿者,是刚成立就踏上了公益‘这艘船’,捐钱、捐物、出力不说,最重要的是那份持久的爱心。”阳光爱心的志愿者们如是说。
细处入手 追着阳光一路走
“阳光姐姐”是阳光爱心成立时,最早的一批志愿者,“我给自己取花名叫阳光姐姐,就是想心向阳光。我很明白,做公益最重要的是一分一厘都要用在刀刃上,阳光透明是对爱心人士的负责。”“阳光姐姐”成了阳光爱心最早的财务,为阳光爱心做好每一笔账。除了工作人员的身份,她也带头积极投身公益,认领“四季温暖”礼包,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
这年,“阳光姐姐”和志愿者们一起踏上了西部公益路,共同走访了7所学校,并动员爱心企业一起为学校捐赠单门消毒柜18台,22公斤大容量洗衣机5台,彩色打印机6台,门岗安保用品1套。
西部公益路的经历,让“阳光姐姐”感受颇深,“我这个人喜欢干,不太会说。”“阳光姐姐”有些不好意思,“去了现场之后,看到孩子们中午吃饭,竟然是在操场上围坐一圈的,心里触动很大。同样是孩子,他们也同样可爱,眼里充满渴望,可是他们的学习条件却是如此艰苦,需要我们更多爱心人士帮助。”之后每年的儿童节、九月开学季、过年,“阳光姐姐”都会通过当地老师,汇3000元爱心款过去,给孩子们改善学习条件或作为学习上的奖励。
要爱心要共情 也要共富
在“阳光姐姐”看来,播撒爱心不是仅停留在物质上,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
2009年,“阳光姐姐”资助了一位兰溪的女孩,女孩家中有三姐妹,姐姐和弟弟已经得到了爱心人士的帮助,“阳光姐姐”决定资助妹妹。“我为什么要资助这个妹妹呢?除了因为她家庭困难以外,我更要关心这个姑娘的心理成长。她是家中老二,这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角色,更何况家境比较困难,她得到的关心肯定特别少。”“阳光姐姐”常给女孩送去身心上的温暖,也时常跟她谈谈心,作为一个知心大姐姐的角色陪伴她成长。现在,女孩已经在兰溪当地的医院里做护士,也开始谈婚论嫁了。“看着他们现在这样很幸福,就觉得挺好,这几年的坚持没有白付出,爱心有了,跟帮扶对象也有共情。”
“阳光姐姐”说,一件事做一次很容易,长期坚持需要有恒心,“阳光姐姐”在公益路上已经走了十几年,也在紧跟政策,一路琢磨。最近,她在阳光爱心原有公益项目的基础上,紧扣“共同富裕”理念,和志愿者们一起探索助农增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帮扶的地方,输血是一方面,要是能通过我们阳光爱心带动他们当地的产业,那就是更大意义的爱心。”“阳光姐姐”表示,她一路走来,也会一直走下去,公益路上要爱心、要共情、更要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