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萧报小记者们一起走进蚕宝宝的世界。在活动现场,老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让小记者了解了一带一路丝绸文化,学习蚕茧纺丝技艺,并知道蚕宝宝的一生是从蚕卵、蚕蚁、蛹期,最后变成飞蛾。随后小记者们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蚕茧,开始艺术创作。要在这么小的茧子上创作出一幅漂亮的作品,非常考验小记者们的耐心。小黄人、花朵、小猫咪……大家用彩色笔小心地在蚕茧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粘土给自己的作品进行装饰,美丽的蚕茧画悄然诞生。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小记者们爱不释手。(文/摄 雷小燕)
小记者 黎芯蔚 世纪实验小学108班
这次我们小记者活动主题是观察蚕宝宝,蚕宝宝长得白白的,侧面有黑点点,背上有几对像鹿角一样的花纹,身体前面有尖尖的足,中间的几对足比前面的足略大一点,最神奇的地方是蚕宝宝的最后一节,上面有一根好像刺一样的小线条。我不知道这根小刺有什么用,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知道,小尖刺是尾角,是退化的气门。而且雌蚕宝宝尾角有黑点,雄蚕宝宝尾角没有黑点。
蚕宝宝吃的食物有:桑叶、榆树叶、生菜等。蚕的生命很短,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洁白的蚕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记者 张亦宸 宁围小学204班
走进教室,我一眼就看到蚕盒里的蚕宝宝格外繁忙,有的在啃桑叶的中茎,有的从边上细细地品尝,还有些吃饱了的把上半身抬起,昂首挺胸,仿佛在说:“都赶紧吃呀,一起快快长大!”
通过课堂学习,我知道了蚕宝宝的一生,我还知道了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知道了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是标志着中国海上丝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真是想不到小小的蚕宝宝还有这么伟大的贡献呢!接下来就是我最喜欢的创作时间啦。我把蚕茧剪成一个个花瓣,然后粘起来,再涂上自己最喜欢的紫色;我把各种各样的图案画在蚕茧上,不得不说彩色的蚕茧真的很好看呢;我还把蚕茧包上五色粘土,用彩笔进行装饰,做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小猫,它身穿紫色的衣服,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再画上红蓝相间爱心形状的大肚皮,栩栩如生的样子好可爱呀。
课程结束的时候,老师还给我们发了蚕宝宝,已经有三龄了。我到家就给小家伙们整理出了一个可爱的小房子,很用心地把干净的桑叶喂给它们。突然记起来,老师说过这些蚕宝宝的粪便还可以当鱼饲料呢,正巧我们家的小金鱼也饿了,于是我就当起了“铲屎官”。
看着这些小家伙忙不停地啃着叶子,一点点长大,我见证着这些神奇的小生命,心里想着希望我自己也能快快地成长,终有一天,破茧成蝶。
小记者 赵雪嫣 崇文世纪实验小学101班
又是一次快乐的小记者活动,这一次我学到可多啦!我了解了蚕的一生。蝉一共有8对足,前三对足是细细的、短短的,后面几对足是粗粗的、短短的。我还学会做美丽无比的茧画。这些都是我认真听课学会的,我还从老师那听到丝绸之路一共有两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老师还送了我们蚕宝宝,我还画了蚕茧画。希望下一次小记者活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