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镇木工回乡创业 致富不忘乡土情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萧山网记者 林青颖 通讯员 王新江

  杨善林,1955年11月1日出生于萧山楼塔镇大同一村塘头自然村,楼塔镇商会名誉会长、乡贤联谊会副会长、大同一村乡贤会会长,此前奔赴上海打拼。恰逢改革开放,心系家乡的他决定回到楼塔镇,从零开始回乡创业,并在萧山家乡拓出一片天地。

  几十年商海沉浮,从小镇木工到楼塔镇龙头企业董事长,期间种种艰辛,难以详述,如今67岁的杨善林,却仍如当年怀梦小伙,将身上那似乎使不完的精力,都投注到楼塔镇乡村振兴之中。

  回家乡创业:小镇木工的纸箱梦

  杨善林出生于普通农户之家,高中毕业后便做着木工的活计。24岁那年,因亲戚的介绍,这个从小镇长大的青年放弃了自己熟识的环境,孤身来到上海这座大城市,因做事手脚麻利,叫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也在这异乡站稳了跟脚。

  两年后,听闻家乡有人做起了乡村企业,身在上海的杨善林下定决心要回到家乡创业,探索起纸箱包装的行当。

  从零开始回乡创业,这条道满是艰苦的磨练。他对经商这块什么都不懂,却满怀希望和信心,起初,购置的纸箱包装生产设备也极为简陋,但就是凭着满腔热血,杨善林硬是攀上了这条荆棘路。

  为了能打开销路,他几乎每天都呆在上海,白天是光鲜亮丽的销售员,夜里因钱袋窘迫,只能缩在铺着油毛毡的小屋里入眠。“那段日子说来难,路子只能自己摸索,一点点向前爬。”

  而这番努力并未付诸东流,从小小的销售员做起,再到建工厂,他所创建的杭州华艺实业有限公司在上海“杀”出了局面,去年,公司产值已达到1.5亿,厂房土地规模逐年扩大,是上海光明乳业、华润雪花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合作基地,他本人也成为了上海市奶业协会副会长。

  飞向共富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随着生意越来越兴隆,杨善林心中深藏着的想法也愈演愈烈:他想为这个生养自己的土地做些什么。“为家乡建设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是我作为乡贤义不容辞的责任。”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贤身上肩负着“先富带动后富”的重要使命,如何推动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是杨善林一直思考的问题。以产业为媒介,带动村庄发展,他所任董事长的杭州纱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楼塔镇8个贫困村投资,将村民闲置的土地化作资源和资产,建设厂房、学校等三产实业,每年反哺8个村庄100万,让村民的口袋富起来。

  同时,他着力推进的杭州华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被萧山区列为重点投资项目,目前已有十多家企业招商入驻,预计投产后产值可达十亿元。

  如一只“领头雁”,楼塔镇的发展因杨善林的加入大步向前,更多村民被带动着飞向致富之路。他创建的公司为楼塔镇优秀人才提供了就业岗位,青年重回小镇,这片土地上活力再现。除此之外,他还抓住发展新机遇,在保留大同一村原有风土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如今走在这楼塔镇的最南端,簌簌作响的树木带来习习凉风,碎石铺就的古道传递悠悠底蕴,旅客到这,都忍不住叹一句景色美不胜收。“让村里变得越来越美,旅游产业壮大,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乡贤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致富不忘本:乡土人情都是根

  致富不忘本,对于杨善林而言,只有家乡发展好了,自己心里头也才会舒坦。不仅仅只是大同一村,楼塔镇美丽乡村建设里,处处都有杨善林的影子。他每年都会为区镇慈善和乡村建设中捐款几十万元,并参与其中。

  同时,为支持本土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他还与楼塔中心幼儿园结对,让镇里孩子能有更优质的硬件配置,“孩子身上有着乡村未来发展的希望,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我就一定要做。”

  与之并行的还有公益事业,杨善林每年都会探望村里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这些都是小事,尽一些绵薄之力罢了。”他笑笑直言,这片土地,还有家乡父老,都是自己割舍不下的乡情。

  “哪里需要我们乡贤,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楼塔还能走得更远、更高。”对此,杨善林充满了信心。新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踏过人生的第六十七个年头,他身上的热血依旧沸腾,“未来,我还能继续为楼塔的建设添砖加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公益
萧报虚拟主播“小韵”伴你精彩度夏
小镇木工回乡创业 致富不忘乡土情
韵味课堂邀请10组亲子家庭做花灯
韵味馆上新 中秋礼物等你来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