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缙留痕”萧山科举档案展开展

  本报讯   (记者 李沅哲 通讯员 陈新)  追忆城市历史,感悟萧山文脉。昨日,“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萧缙留痕——萧山科举档案展在区档案馆开展。一件件保存完好的名家字画,一块块雕琢精美的登科花板,一张张乡试殿试考卷,以及准考证、考试书篮等100余件科考文物吸引了专业学者和公众的目光。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从隋文帝开皇七年创立以来实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科举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有着密切联系,对儒学、教育、文学、史学、出版、书法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萧山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县史,受中原世族南迁与本土文化遗存的影响,从唐至清末,萧山共涌现了273位进士,近千名举人,为萧山的历史、政治、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如秘书外监贺知章、一代帝师朱珪、晚清名臣汤金钊、榜眼相国朱凤标、金殿传胪钟宝华皆是赫赫有名的萧山英才。此外,萧山历史上还有长河来氏、河上瞿氏、埭上黄氏等诸多科举家族。这些先贤考取功名后,承袭崇文尚教、书礼治家的优良传统,秉持德操兼备、廉政爱民、崇尚正义的精神品格,成为萧山绵延至今的精神图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萧山人潜心向学、干事创业。

  这些展品全部来自萧山科举文化馆,馆长钟妙明也是此次展览的布展人,搜集这些科举实物他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是个不折不扣的寻宝痴人。他曾为了搞清萧山传胪钟宝华进士匾额的来历,屡次到外乡跟人请教,不辞辛苦地去重庆寻找钟宝华后人;为了钟宝华的一副对联追踪8年,不远千里赴山西大同买下;为了钟宝华的一封信,买下整本信札。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的刘海峰教授认为,科举制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例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科举主题是深受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类展览,青少年也能跳出书本从中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此次萧山科举档案展,以萧山厚重深远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以萧山科举的实物档案为载体,让广大市民朋友能够通过这些看得见的实物,探寻古代乡贤的历史足迹,感受古代乡贤的嘉言懿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调查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梦笔桥
   第08版:专版
市北社区:让年轻居民乐享时尚潮流
区商务局:扮靓消费窗口 绘就城市文明底色
湘湖花海
萧山区职工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人文自然相交融 南门江畔换新颜
国庆假期消费投诉举报同比上升九成
残疾人赛技能
“萧缙留痕”萧山科举档案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