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乐钇 徐珊
惠民生,就业是基础。今年以来,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强化政策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保就业工作,萧山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区人力社保局锚定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目标,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支持创业就业,全力做好就业服务,深化“四季如春”和“一镇(街)一品”就业公共服务品牌。截至10月底,萧山区城镇新增就业3.32万人,帮扶1.9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以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共同富裕。
织牢就业服务网络,兜住民生底线
创建就业创业首选城区是萧山区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之一。今年以来,萧山区重点围绕“兜底帮扶更牢、创业生态更佳、就业能力更强、公共服务更准、就业保障更好”五个方面,突出优势、强化扶持,力争摸索出一套符合萧山实际的就业创业体系,让群众共富道路更畅通。
“这些岗位基本都符合我的求职方向及预期,非常感谢街道4个月以来主动提供的政策介绍及各类帮助。”前不久,盈丰街道27岁的硕士研究生小梁在社区登记失业信息后,没多久他顺利入职一家科技公司。
岗位匹配,精准直达,“找工作”变“工作找”,这背后离不开我区“数字就业”应用场景助大力。记者在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进入数字驾驶舱,清晰看到村社的就业现状,点击不同按钮即可动态匹配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推送,并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工作。
像这样对重点群体形成“登记—主动服务—后续跟踪”的帮扶闭环,正是我区乘风数字化改革,有力推动社区(村)高质量就业治理其中的一部分。截至11月底,已累计服务7.03万人次,帮助 2.78万名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
“扩中”的同时更要“提低”。宁围街道宁新村的穆兰是一名没有劳动技能、经历整村拆迁的贫困劳动者,经过村里的帮扶,成为了优秀保育员,随着盈丰街道积极落实重点群体就业帮扶,27名像穆兰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份稳定工作。
在迈向共富路上,区人力社保局高度重视就业领域的“平均数以下”问题,将就业重点群体、低收入人群作为稳定就业、促进增收的重点,从扩大就业容量、创新增收方式等方面入手,精准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组合拳”,夯实共富同行基础。
此外,聚焦创业难题,今年以来,萧山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409万元,解决创业“缺资金”问题。拓展就业倍增空间,区内Will Space创业陪跑空间和数智双创创业陪跑空间被认定为第六批杭州市创业陪跑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所。
聚焦企业发展难题,筑牢发展之基
企业是吸纳就业岗位的主力军,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保市场主体就是稳就业、保民生。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运营受阻、资金不畅,导致各项营收下降,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不断增加。
今年以来,区内企业普遍反映:区里各类援企纾困政策力度大、见效快,是减轻企业负担的及时雨、雪中炭。“您好,我们公司账户收到了一笔钱,请问这是笔什么补贴?”今年7月,位于益农镇的某智能家居公司财务人员向区人力社保局致电咨询。经查得知,这是人社部门通过“免申即享”的方式,于近期陆续向企业发放的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在萧山,像这样有着幸福“疑惑”的企业还有很多。“前期经过税务、社保等部门信息的大数据比对,并结合平时的调研摸底,精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按规定经公示、审批后,直接将返还资金‘一键打入’单位账户。”据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免申即享”的新模式进一步压缩了审批和公示周期,加快资金拨付,确保补贴应返尽返,能够及时为企业“输血供氧”,让企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政策的暖意,从而鼓励企业全力稳住现有岗位,从源头上稳住就业。
此外,稳岗返还政策重点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并提高大型企业的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大型企业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
今年以来,聚焦企业困难,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以最快速度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稳岗拓岗。例如最高比例落实稳岗返还政策,创新采用“免申即享”模式,已返还资金2.51亿元,惠及企业4.2万家;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2.57亿元,惠及企业4.92万家;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达1亿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7409万元……
刚性补贴与软性支持并行,才能助推城市更好地就业创业。为帮助企业应对风险、缓解资金压力,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采取进企宣传、落实措施,业务下沉、服务基层等模式,积极落实“降返补”政策组合拳,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力度,为全区企业及时“供氧”“输血”,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稳步发展,与企业共渡难关。
抓实内审稽核工作,构建监管闭环
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是提升“保就业”“稳就业”的重要保障。对此,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结合历年来巡查、审计、绩效评估和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启动全区性基金(资金)监管工作,围绕就业经办事前、事中、事后三大端口,打出清单式防范、数字化预警、社会化监督等系列组合拳,构建就业资金监管闭环链,进一步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系统预警,离退休人员赵某在申办退休手续后依然领取了失业保险金。”近日,在区就业中心的“就业补贴资金精密智控应用场景”中,一条红色预警信息突然出现。
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发放笔数多、涉及对象广、资金总额大,仅靠“人工稽核”很难精准监管,对资金(基金)进行大数据监督十分必要、迫在眉睫。“在积极完善风险内控制度,强化问题、风险、权力‘三张清单’管控的基础上,我们依托大数据监督场景的应用,积极探索从单纯的业务内控到公权力监督的双轮驱动,会同纪委监委、财政、公安、检察院等多部门,打造核查、退费、处置一站式管控流程,推动了多部门数据共享、全方位风险防范和颠覆性制度重塑,更好地维护资金(基金)安全和公平正义。”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系统已经迭代升级并在全市推广应用,为资金(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我们开拓经办业务抽审、审计、委托第三方调查、领金人员现场走访等多元化稽核方式,作为数据赋能智能稽核的补充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监管。”
针对风险意识管理、社会广泛认知等领域性问题,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切实发展线上轮训、落实基层分片走访、打造清廉走廊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和受惠百姓风险意识,逐步打造“知风险、守法纪、不伸手”的资金(基金)监管氛围。
铁腕治理之下,工作实效立现。开展稽核工作以来,共审计业务3213件,追踪访问调查185家企业,7200名个人,通过各类数据比对,共核实违规行为24人次(家次),追回资金47万余元。
征途将至,巩固就业良好成效
借乘时代东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区人力社保局将坚决扛起稳就业保民生政治责任,以靠前发力、主动作为的积极探索和有力实践,谋划部署着织大织密就业服务保障网,全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具体举措上,区人力社保局将持续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惠民政策,释放红利保企业稳岗位,加强失业风险防范处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就业精准援助服务、就业数字化改革及省际劳务协作,深入实施就业政策落实落地专项行动,确保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