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再添“金名片”

  本报讯(首席记者 魏乐钇 通讯员 王慧)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对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授牌表彰,萧山榜上有名,荣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此次命名也是继2016年荣获“国家生态区”称号以来,我区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性荣誉。

  放大电子版浙江地图,在东海之滨,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构成萧然大地鲜明底色。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污染治理,建立多部门协同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调度,持续加大大气、水、土壤环境执法力度,不断推动排污单位节能减排,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

  作为省内“五废共治”工作的“探路人”,萧山的首创还体现在领先的垃圾处置“萧山模式”中。全区55万余户居(村)民设立了垃圾分类专属“智能账户”,账户通过积分卡、二维码等载体,可实时记录每户居民的垃圾投放时间、分类情况、重量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前端分类的精准溯源、智慧计量。

  治水、治气、治土、治废,萧山多管齐下。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浓度由42.2微克/立方米改善至31.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从74%提升至86.9%,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在临浦镇大庄红湖矿治理项目现场,坡面治理工作已顺利完成,播种草籽、绿化养护,矿山采区披上绿色“新装”。“我们播种的大多是冷暖季型的种子,包括黑麦草、高羊茅、多花木兰等,给坡面重建植被生长系统,还可以起到一个固坡的效果。”红湖矿治理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生机勃勃的萧然大地上,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从未停止。作为萧山人民的“母亲湖”,湘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项目于2020年正式启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调查团队全面开展了包括湘湖周边的鸟类、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五大门类的野外调查工作,见证了湘湖作为“母亲河”呈现出的“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秀丽景象。

  如今的萧山,从城区到镇街,再到乡村,各项环保工作持续推进,生态颜值越来越高。景色宜人的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绿树成荫的绿化景观大道,得天独厚的“森林城镇”,绝美的田园画卷,展露新颜的生态风貌带……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近年来,萧山生态文明的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持续开展生态环保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等活动,开展“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式,让绿色的种子播进百万萧山人心中,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绿色成为萧山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未来,萧山将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为激励,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促进、双丰收,为奋力展现全市领头雁、全省排头兵、全国先行者赋能增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姜永柱在全区“根治欠薪”工作会议暨冬季攻坚行动推进会上强调~~~
~~~
~~~
~~~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天下
   第08版:财经
   第Z01版:今日瓜沥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航坞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近期重点攻坚 远期建章立制 以“萧山无欠薪”为目标推动根治欠薪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再添“金名片”
区人大常委会召开2022年度机关工作务虚会
匠心铸就 打造临空经济核心引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