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Z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以共盛“柿”

临浦农文旅融合擘画城乡发展新图景

  ■文/李娴  张榕馨  何霞玲  朱佳佳  

  图片由临浦镇提供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初冬时节,在临浦镇横一村,漫山的柿子树将秋色装点得分外美丽。自临浦镇第五届梅里方顶柿子节开幕以来,大量游客慕名而至,在田园间采摘、打卡、照相,忙得不亦乐乎。

  临浦镇最南端的梅里村种植着1000多棵原生态百年柿子树。每逢收获季节,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似火如霞,堪称杭州寻秋的最佳去处。据了解,这片古柿林源于明朝,是我国南方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柿树群落,其中树龄百岁以上的就有近千棵,因保存大量树龄300多岁到500多岁的古柿树而远近闻名。

  农文旅发展促增产增收

  “这里太美了!这么大片古柿林,大丰收啊!”“这里的柿子都种植在一起,看起来一大片,真的很漂亮。”在梅里方顶柿子节活动现场,游客熙熙攘攘,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和挂满枝头的柿子赞不绝口。

  几百年来,梅里的柿子在广阔的山坡上自由生长,形成了独特的方顶造型,这也是梅里“方顶柿”的由来。每逢柿子成熟,村民会用大缸装满稻草,和着梅梨把柿子一起放进缸里焐上三天,这样柿子不仅熟透了,还去掉了涩味。这套“梅里炝柿子”还入选了萧山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临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梅里方顶柿子节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5届,随着活动的举办,当地村民不再主动采摘柿子,而是把柿子留在树上,从卖农产品转型到“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将农文旅产业发展推上新高度。

  近年来,横一村借助山水林田湖等丰富自然资源,同步推进规划建设与运营前置,统筹考虑品牌定位和形象标识,全方位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山水林田湖”的价值再造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共享未来乡村建设成果。

  如今,横一村不仅有着丰饶的田园风光,还兼具美丽乡村的时代风采——已投用的如意山房是一座集声光电、数智化、休闲娱乐会议展览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集游客接待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创业中心、公共活动中心等功能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各类服务,包括星巴克咖啡售卖、杭州书房文化空间等。

  “从卖柿子到‘卖风景’,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据临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柿子节活动期间,每个周末都能接待大量游客,连带着附近十多家民宿和农家乐的生意红火。

  为进一步提升农文旅产业竞争力,临浦创新打造多个旅游体验场景,丰富游客体验。如意咖啡店经营咖啡、时尚饮品、茗茶、甜品等,咖啡店窗边就可饱览柿子林美景;吉柿·清昼茶室结合柿子与茶元素,在袅袅茶香中展现农家茶文化魅力。

  历经数年发展,梅里方顶柿子节真正做到了发挥地域特色乡村文化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特色之路。今年以来,横一村成功承办了《杭州市儿童友好乡村建设规范》发布会、2022“悦动杭州 艺路共富”系列活动、第三届萧山乡村文化旅游节暨中国旅游日活动,凭借扎实的民生服务和丰富的文旅活动,让萧山未来大地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多措并举谋划产业格局

  “十四五”期间,临浦镇全力打造“一山一寺一江一河一街一传说一条美丽乡村风景带”全域新格局。目前,临浦老街已开街运营,“七个一”全域格局初具雏形。临浦镇着力高水平开发运营萧山未来大地,连片带动横一村、横二村等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运营,不断引入资源要素,提升规划水平,完善产业格局。

  临浦镇着力厚植乡村发展动能,创新经营理念、做强特色产业,在梅里方顶柿子节开幕式上发布了“萧山未来大地”项目运营计划,完成了美丽乡村风景带合作开发运营项目签约。

  今年6月,临浦老街改造提升工程一期顺利建成开街。据悉,老街定位“杭城新文旅、萧山老味道”,在保留文化、老商业和原住民的基础上,引入饭店、酒吧、剧本杀等业态,赋予老街新的生命力,打造“民国风”风情一条街。

  在梅里方顶柿子节开幕式上,临浦老街AR宣传片举行了首发式,原创卡通形象带着观众游走于充满传统风味的临浦老街,古今交融的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与此同时,临浦镇2022城市宣传片《古越繁华地 美好临浦城》正式发布,并以此为核心确定了“1+4+N”的城市形象品牌体系。“1”是一个核心品牌,“4”是指文旅、产业、治理、亚运等4个子品牌,“N”是指N个品牌应用场景和串联体验点打造。

  通过打响城市品牌,能够推动临浦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临浦的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呈现出宜居宜业宜游、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一流小城市面貌。

  梅里方顶柿子节期间,临浦镇还举办了2022年度乡贤联谊会,以柿为媒串联起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密切与海内外临浦乡贤的联系,扩大临浦的知名度、美誉度,凝聚各方力量,关注、见证和参与临浦发展。

  会上,萧山区委常委、临浦镇党委书记陈龙宁向关心和支持临浦发展的乡贤表示感谢,并就临浦当前重点工作和中长期规划做简要总结。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开启临浦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进程,腾笼换鸟,亩均效益提高10倍以上。创建省级未来社区方面,正式开启浦南新城建设,打造配套设施完善的一座新城。交通建设方面,风情大道快速路明年动工,浦阳江大桥也要开工,将来风情大道对临浦带动作用会更强。文化挖掘方面,临浦老街一期已经完工,有了一期的经验,二期三期就更好推进。

  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乡贤们积极建言献策,就文化底蕴、交通发展、产业落地等重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乡贤代表还参观了临浦体育馆、临浦老街,寻访儿时记忆,感受临浦城高质量发展风貌。

  农村农业发展“高分答卷”

  “喜看稻菽千重浪,田畴沃野秋收忙”。在临浦镇横一村,人们不仅看到了绿水青山间的千亩稻田,看到了挂满枝头的梅里红柿,更看到了美丽乡村的火红前景。

  “近年来,临浦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把打造乡村振兴‘临浦样板’作为新时代命题,全力以赴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增收,努力交出乡村振兴的‘临浦答卷’。”陈龙宁介绍道。

  据悉,临浦镇全力以赴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强势稳妥开展“非粮化”整治,完成“退苗还耕”4865亩,建成“绿色农田”2118亩,其中“数字农田”487亩,让“绿色农田”有了大智慧。此外,临浦镇还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实现城镇规划外美丽乡村全覆盖,4个整治村正在全力推进,乡村“盆景”连片成景。

  自临浦镇指导2个村社成立强村公司以来,已推动12个村参与全区共富项目,进一步拓展村级经济发展渠道。2021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798万元,比上年增长9.11%;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4007万元,比上年增长5.76%。

  在浙江省“千万工程”现场会的指引下,横一村开启了美丽蝶变之路,成功列入省“千万工程”现场会考察点、省级首批未来乡村试点。此外,该村还成为了美丽乡村“网红”打卡地,自2021年国庆景区化运营以来,已吸引游客超过40万人次。

  如今,横一村正不断改进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农文旅经济模式,通过优质资源导入、多种业态开发、管理模式升级,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周边居民,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更强的发展动能。

  方顶梅里柿子节期间,浙江工商大学“钱塘规划论坛”暨“规划引领·数字赋能·城乡共富”校地合作圆桌论坛在横一村举办。这也是浙江工商大学与临浦镇签约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后开展的第一次活动。

  目前,临浦正处于高质量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未来乡村创建、现代社区建设、老街全域改造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亟待深度破题。论坛重点围绕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打造、现代社区建设、城市有机更新、产业经济布局等内容,从点到面进行分析与研讨,将为推进临浦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今后,临浦镇将持续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认真研究谋划下一步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目标任务、载体抓手、实践路径,确保每年都有新突破。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抓好乡村风貌提升与乡风文明培育、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人才振兴与乡村治理等工作,整体提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注重守正创新,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创新未来乡村建设模式,持续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临浦农文旅融合擘画城乡发展新图景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政务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小记者
   第Z01版:临浦月刊
   第Z02版:古镇新梦想 小城大未来
   第Z04版:古镇新梦想 小城大未来
何以共盛“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