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群服务中心化身流动党员“红色港湾”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魏乐钇)   “不论流动到哪里,能找到组织依靠,心里就感觉踏实了。”近日,来自山东临沂的流动党员小周在临浦镇党群服务中心找到了纳管党组织,并受邀参加每月流动党员活动,“我年前来到萧山就业,以后可以就近到单位附近的镇党群服务中心参加组织生活,感觉方便多了。”

  这正是我区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服务难跟进”等特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生动实践。具体而言,就是以镇街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心枢纽、村社党群服务中心为联系站点、各类党群驿站为延伸末端,积极发挥基层堡垒作用,推动流动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理清“连接线”  让“党员有盼头”

  中午11点,盈丰街道的外卖小哥小余走进市心北路农业大厦,推开一楼拐角处的玻璃门,走进敞亮舒适的先锋骑手驿站,熟练地打开室内换电柜拿出充满电的电池,同时放入电量不足的电池进行充电。“我一天外卖送下来要换两三次电瓶,驿站这个换电柜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很方便。”小余顺手接上一壶热水,笑着说。

  像小余这样的新就业群体在城市化建设中贡献重要力量,也成为萧然大地上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为了紧贴这部分流动党员实际需求,盈丰街道量身定做“服务套餐”,设置12个先锋骑手驿站,不仅配备了冷饮热水、微波炉、应急药箱等便民设施,还提供手机充电、轮胎充气等便民服务。成立一年以来,累计提供自助手机充电、轮胎充气、电瓶换新等服务1万余次。

  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来说,找到了组织就找到了“家”,如何让他们更有归属感,是萧山各级党组织努力的方向。

  “每次来到‘红色驿站’与在外党员们学习交流,很亲切也很受益,总有家的感觉。”前不久,在萧山经商的安徽籍流动党员老李成为闻堰街道“红色驿站”的一员,不管生意有多忙,他都会准时参加红色驿站开展的党建活动。

  是什么让老李对街道“红色驿站”如此偏爱?原来,初来萧山创业的他就遇到招工难问题,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得知该情况后,主动帮忙联系劳务市场,顺利招到了员工。不仅如此,秉着“有困难找党群、有问题问党群”的原则,街道还依托“红色驿站”为像老李这样的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法律维权、社会保障等便民服务。

  以“创”开路,以“心”制胜。阵地吸引、关怀帮扶、教育塑造……一个个前沿“红色阵地”切实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作用发挥出来,让流动党员找到暖心的“家”。

  拓宽“责任面”  让“党员有事干”

  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宁围街道的居民们迎来了春天里的首场便民活动,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流动党员忙碌在邻里市集小摊前,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流动党员是我们街道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凝聚广大流动人员的重要力量,我们也计划定期推送基层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让流动党员敢于亮身份、当先锋,积极参与到服务群众的活动中去。”宁围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让流动党员从“流入”转变为“融入”,我区还在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根据流动党员的不同年龄层次、行业分布和熟悉领域,组建有行业特点、服务特色的流动党员“连心”志愿服务队,推动流动党员参与治安巡防、文明劝导、民情恳谈等公益服务和基层治理工作,带动更多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口融入属地,纵深推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

  未来,萧山将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流动党员日常服务,积极为其打造更多暖心贴心的交流互动平台,用实际行动落实流动党员需求,让“流动的旗帜”在异乡也能找到归属感、光荣感和责任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化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广告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小记者
党群服务中心化身流动党员“红色港湾”
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我区14名新任区管干部通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
我区欢迎首批春季退役士兵回家
我区加快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单元创建
消防安全技能培训
萧山举行妇儿关爱行动捐赠仪式
市区作协艺术乡建实践基地落户楼塔
助力创新 符合条件的企业赶紧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