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旅多样融合 戴村镇探索文物保护新路子

  ■首席记者  周珂  通讯员  沈镇

  作为萧山文化历史古镇,戴村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年来,戴村镇探索文物保护新路子,坚持把文物保护好、把历史传承好,精心守护戴村的精神家园。截至目前,戴村镇共有市级文保单位4处、市级文保点10处、区级三普登陆点45处。

  自觉传承历史  全镇文物“活起来”

  浴血南乡解放萧山、金萧支队萧山人物榜、萧山农民运动的发展……戴村是萧山红色根脉发源地之一,走进金萧支队萧山纪念馆,不仅展示了金萧支队的历史背景及解放萧山和戴村的战斗情况,还展示了以郑振庭烈士为代表的金萧支队戴村籍人物事迹。

  “戴村镇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让金萧支队萧山纪念馆成为红色研学的一个载体,让金萧支队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戴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戴村正持续抓好文物和历史建筑物的展示利用,让它们“活起来”。如今,戴村镇相继完成了沈佩兰故居、佛山爱国英雄事迹陈列馆、映山红研究中心、永兴河水利馆、郁氏英烈馆、金萧支队萧山纪念馆、戴村档案史料馆等10个展馆的布展工作,并积极做好各类场馆的对外开放工作。截至目前,戴村镇各类场馆已经接待86800余人次参观者。

  如何持续做优教育培训?戴村镇以共建“大学校”、办好“大培训”为方向,将全镇的纪念馆、名人故居列为各村“党员固定日”活动、镇级乡贤联谊会和“乡小贤”联盟活动的必到打卡点,让历史文物融入生活,切实提升文物在戴村居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守护精神家园

  打好整体保护“组合拳”

  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安全是做好文物工作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海拔597米的云门古刹被列入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户主陈先生因为工作原因长居城区,他说:“这房子是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材料多是木材,容易引起火灾。现在安装了‘智慧用电’系统,电气线路数据会上传到后台,一旦出现险情,相关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会及时处置,让我们在外打拼没了后顾之忧!”

  坚持一手抓“硬件”提升、一手抓“软件”优化,如今,戴村镇实现市保以上智慧用电、监控全覆盖。同时将监控画面接入镇“四个平台”,将视频巡查、预警等信息智慧系统融合汇入,全面加强对重点文物的监管,精准打造“文物监管小脑”。

  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戴村镇不断加快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融合发展,探索智慧监管只是其中之一。在突出本体保护方面,自2019年开始,戴村镇先后启动修缮了沈佩兰故居、张家弄601号民居、响石桥庙、郁达夫祖居、郑振庭烈士墓、郭汉城旧居、后郑农会、绿衫野屋和萧山抗战将士纪念塔等16个项目,修缮力度位居全区第一,总投资近160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化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广告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小记者
萧山一初三少年提前被西交大少年班锁定
河上镇又一村企共富项目开工
社区奶奶医疗队
靖江开展“立青学院”社工培训
党湾召开行业座谈会 直抵企业家心坎
文旅多样融合 戴村镇探索文物保护新路子
零容忍 南阳速破偷倒工程渣土案
流感高发季出现耳闷 小心是分泌性中耳炎
博学路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