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9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专利、拿焊枪、护绿植、烹料理、送外卖……

无处不在的“她力量”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记者 魏乐钇 杨圆圆

  通讯员 金铃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回归家庭里“她”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进入社会中“她”则能活跃在行业一线。那些曾经被定义为“纯爷们”的职业领域,“她力量”活跃且优秀。恰逢“国际劳动妇女节”,记者采访到了5位技术型女性,倾听她们的心声。

  刘克敏

  职业:电焊工

  去年,开心麻花喜剧电影《哥,你好》一经推出便快速走红,由马丽主演的女主角“陆春丽”是一名出色女电焊工。同样在萧山,也有这样一位“奇女子”——穿最宽大的工作服、焊最精细的零件。

  初中毕业、油漆工出身的刘克敏现就职于杭州杭萧钢结构有限公司,2021年,这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女子收到入选2020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通知。

  回忆从业初衷,刘克敏直言是为了“加薪”,“那个时候油漆工一个月200来块,电焊工则能赚700元,我也想赚更多钱。”抱着这个念头,在那个还能被称为“小姑娘”的年纪,刘克敏就拿起了焊枪。闷热的车间再加上老式的防护工装,刚入行的她还没等到赚大钱,就先收获了身上数十个水泡及因强光无法睁开的双眼。

  “说没有打退堂鼓自己都不信,女孩子家家整天跟电光火花打交道,一不小心还留疤,讲出去怕是不好找婆家,”刘克敏不好意思地回忆着曾经的点点滴滴,“但当时就是鼓着一股劲,就要做别的女生不会做的事情,想要做好,要做得比男焊工更好,要告诉每一个曾经劝我转行的人,我就是最优秀的女焊工。”

  参与北山通览、德国法兰克福航空铁路中心、昆明世纪广场、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杭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多项建设工程后,刘克敏彻底在业内打出属于自己的“金名片”。

  2004年,杭萧钢构成立第一个焊接培训中心,刘克敏兼任公司焊接培训老师,从事焊接专业知识的传授工作。“匠人是需要传承的,中国也需要更多的焊接领域的大国工匠,我还需更加努力。”如今已年过四十的刘克敏依然积极奔波在一线的工程之中,她和团队主攻研究新材料焊接,攻克试验难关,在各项技术上寻求新的突破。

  叶丹萍 

  职业:维修电工

  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脸上带着亲切的微笑,说话简洁、眼神坚定……初见叶丹萍,记者便被她身上那股精气神所吸引。

  2005年大学毕业,机缘巧合通过校招进入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一干就是18年的叶丹萍如今已是手握3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更是万向节厂唯一的女电气工程师,看似小小的身体里蕴藏无限的能量。

  “对于以男性为主的数控维修、电气设计开发行业来说,女性屈指可数,更别说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我,连我爸妈有时候都会劝我换个轻松工作。”叶丹萍为了证明自己,每天把自己“钉”在车间,和工人们一起在最基本的维修一线摸爬滚打,在重复机械的工作里探索思考,找规律、查资料、做试验,掌握和概括出特别容易出故障的关键点。

  手中毫厘,心中万里,凭着精湛的业务能力,叶丹萍被选中进入技改办从事电气设计开发工作。她大胆创新使用新技术、新系统,负责的“自制完成智能化重型十字轴钻孔、攻丝与通孔一个流柔性生产系统”项目使重型产能提升300%,研究专利应用于生产现场,每年给公司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

  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区技术能手、区首席技师等称号也并没有制约叶丹萍不断前进的脚步,“技术不论男女,女人也从来不是弱者,走上岗位就要挑战自我。”简单的话语透露出叶丹萍对于未来满满的自信。

  杨兰

  职业:农作物植保员

  一年四季暴晒在烈日下,种植期间还要与各色虫蝇斗智斗勇,在很多人眼里,农作物植保是女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工作。而现任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技术部经理的杨兰从毕业时的“小白花”蜕变成如今的“黑玫瑰”,在黄土绿地做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T台。

  作为生长在江南水乡的杨兰,从小对一草一木都满怀柔情。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社会化服务工作,是名副其实给植物问诊看病的“医生”。

  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工作,实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苦差事。每天都要对不同的植物进行问诊看病,“加班都不算什么,别的女生香喷喷,我一身洗不掉的刺鼻农药味儿,这样是不是也算自带体香了。”说到这里,杨兰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别的女生看到虫子就尖叫,我倒也是尖叫,但却是因为多了一个研究对象,植物们多了一重保障。”

  开弓没有回头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杨兰抓虫、养虫,观察、分析病虫害发生时间规律,不断做药效试验,摸索最有效的防治办法。2011年以来,她参与的“绿化苗木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获第十七届科技兴林奖二等奖,不仅如此,她还负责完成萧山区绿化苗木病虫害调查和病虫害监测工作,示范推广先进的绿色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俞国红

  职业:厨师

  不同于唐宋时期风靡的“尚食娘子”,一位现代女厨师的成长之路,远比想象中的更加艰难。

  一段猪手焯水去味,冷却的皮冻晶莹剔透,放入琼脂膜具中成型……一颗颗宛如成熟“车厘子”的象形菜肴正是“杭州市十佳厨王”俞国红的“拿手好戏”。

  2001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俞国红,因为个子小、力气小,又是位女性,成了当时厨房中的“花瓶”,只能从事面点制作等边缘岗位。

  “还在学校的时候烹饪班几十个学生,女同学的数量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尽管头戴白色厨师高帽,与一众男性厨师相比,俞国红依然不起眼,“许多女生入学前对厨房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一无所知,首先体力就是一个大关,你得颠得起十来斤的大铁锅,每天还要搬运几十斤的食材,读书的时候便有同学选择转专业或者退学,等到毕业还从事厨师的女性就更少了。”

  入行后的俞国红也如预期,并没有一举成为大厨,而是默默地耕耘在冷菜拼盘制作中。看似不重要的岗位,她却一头扎了进去,一干就是19年。“厨房里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女生特意照顾,热菜凉菜只要顾客喜欢都是好菜,老话不是总说‘做一行爱一行’,那我自己的目标就是做厨师里面最会做凉菜的女厨师。”

  十年磨一剑。十年来,俞国红在厨房这片小天地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先后摘得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荣获了杭州市“十佳厨王”、萧山区第十四届技术能手、萧山区第二届“最美女性人才”、萧山区首届风采女性等荣誉。

  在后厨看师傅做菜,尤其是花饰拼盘,同事形容俞国红的表情就像“一个小女孩在看自己一直想要的那条花裙子”;在冷盘菜肴制作中,俞国红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及爱好,或雕刻或细切,一道道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在她的一双巧手中诞生。“厨师是一份需要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没有捷径,只有反复尝试,才能达到理想要求。而考核一个人能否成为好厨师,从来都不是性别,只在于能力与态度。”

  龚丽欢

  职业:外卖员

  “您的外卖已送达,祝您用餐愉快!”从楼栋里跑出来,龚丽欢不顾腹内饥鸣,匆忙跨上电动车,风驰电掣朝下一单目的地驶去,每天中午是她最忙的时刻。

  工作是运送美食,她的一日三餐却大多是馒头、汉堡,路遇红灯就拿出来啃几口,分秒必争下龚丽欢的每日送餐量基本都在60多单,高峰期可达100多单,每日微信步数都有六万多步。

  “外卖骑手都很拼,但是很少有像龚姐这么拼的。”萧山城厢街道饿了么外卖站长赖师傅告诉记者:“每天起得早、收工晚,在全站120多名骑手中,订单完成量稳稳占据前五名,打败一众男骑手。”

  零差评的秘诀是什么?龚姐说:“可能我是个女外卖员,心比较细吧,遇到容易洒出来的汤面或者奶茶,我会提醒商家包严实一点。骑车的时候不像男骑手那么猛那么快。但平稳性更好,破损的情况比较少。”偶尔遇到意外情况,善于沟通的龚姐会当即与顾客电话联系,诚恳道歉、及时弥补,获取顾客的谅解。

  龚姐的车骑得不快,但送餐速度不慢。女子的细心和感性,让她对路况有一种格外的认知度,她说:“现在基本上城厢街道的餐厅位置和顾客位置,只要看到名字,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龚姐的送餐路,心无旁骛。同事说:“有好几次路上碰到她,跟她打招呼她都没反应的。”

  是什么支撑龚姐在外卖员的日晒雨淋中坚持下来。是老家的房贷,女儿的补课费,老人的医药费,和所有中年人一样,龚丽欢肩头扛着养家糊口的责任。

  “以前在家乡做服务员,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元。”龚丽欢说:“萧山机会很多,只要肯吃苦就能挣到钱,外卖每单差不多能赚6元,我现在每月也能收入过万了,这个工资在东北是想都不敢想的。”为了多送几单,她几乎全年无休,淋雨后重感冒,仍坚持送完午餐高峰期,趁着订单少赶紧去医院挂水,到了晚饭时间,她又重新飞驰在送餐的路上了。

  龚姐很乐观:“我们现在还年轻,应该多奋斗,现在的日子每天都过得很有奔头,你看我现在楼爬得多了,浑身都是肌肉,身材也比以前好多了。”这个充满力量的女人,憧憬着未来:“等攒够钱,我们就把房贷提前还了,两个人做点小生意。”

  记者手记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借着这股东风,越来越多的“她”找到自己的“时区”,在职业舞台上喷薄出不一样的曙光。

  眼下,我们能感受到生活中“她力量”的活跃,不管是女电工、女工程师还是女厨师、女植物养护师、女外卖员,都是我区女性职业道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新时代的女性,拥有主宰自己人生的信心,她们在职场上独当一面,也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她们既有做选择的能力,也有做选择的魄力,只要足够热爱和坚持,只要充分激发潜能,女性同样可以成为行业翘楚。

  随着一系列技能人才培育“黄金政策”的出台,萧山致力于从社会评价的源头打破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为技能人才建功立业、实现出彩人生夯实基础,未来,也定是女性群体大放异彩的时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申专利、拿焊枪、护绿植、烹料理、送外卖……~~~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无处不在的“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