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佳佳
智能雨棚、自动灌溉器、绿植护照灯、卫生间小管家……你知道吗?这些新颖又实用的“神器”,都来自我区一所学校学生的奇思妙想。这些小发明看起来简单,却寄托着孩子们广阔的想象空间。近日,这所学校的学生又有新发明了,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还让生活更有“温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盛产“小发明家”的学校——北干小学,看看这群“别人家的孩子”都玩出了哪些新发明,他们的成功密码源自哪里?
生活中捕捉灵感,做个“小发明家”并不难
发明在哪里?发明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段时间,602班应昉桦在校园里成了大忙人,由他和同学高梓航一起发明的“智能尺”大受欢迎,接到了许多测量任务。原来,在春天这个长高的季节,同学们经常被爸妈测量身高,每次测量少不了一顿埋怨:卷尺测量既不准确又不方便、专用身高尺笨重又占空间、身高比例纸麻烦又费时间……于是,一个智能测量身高仪器的设计思路应运而生。
有了这个思路后,两位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利用数学、科学、编程以及3D设计等知识,纯手工打造了这把高质量、实用性强的“智能尺”。据应昉桦介绍,为了发明这把智慧尺,大家费尽了心思。“在外观设计时,还遇到了难题,即如何把这个外形设计得小巧又合理,并方便观看测量值和充电。经过多次画图和激光切割,在不断地计算和参数调整后,我们才把它的外壳尺寸设计得非常精准。”应昉桦觉得,玩转发明,就是多看多想多实验,一步一个脚印,永不放弃。
事实上,在北干小学像应昉桦和高梓航这样的“小发明家”还有很多,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直面问题,勇于挑战,不断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展现了自己的“最强大脑”。负责学校创客教学的田玎琳老师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发明方面可以说是一直在奔跑前进。她还说,近年来,学校以学生搭档合作的方式,培养更多爱好创造的“小发明家”。目前,有150余名学生积极加入“小发明家”队伍,共设计了50余件创意十足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还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和竞赛活动中展示和获奖,为学校多元化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项目式”创客教育,玩出学生的“创新力”
“小发明家”层出不穷,作品也是愈发“高大上”。AI成长小助手、智能停车导引、头戴式视力保护器……各种各样的“小发明”涌现在学校的创客教室里,不由得让人大吃一惊。学生们在这里发散思维,玩转科学,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看到学生作品有创意,趣味性浓,有创新元素,田玎琳老师显得很欣慰。她随手拿出一串精美的钥匙扣,激动地展示着。“你看,这个小熊头像的钥匙扣是学生亲手设计的,新颖又别致,我用了6年,一直不舍得换。”在田老师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件可爱的挂件,更是学生用创造表达的爱。
同样参与创客教学的曾夏招老师这些年来也收到了许多同学设计的创意作品。他表示,学校倡导学生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不仅教会他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还教会他们用作品表达,自信展示。
近年来,为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学校开设创客教室,实施创客教育,开阔了学生的科学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崇尚科学的意识潜移默化厚植学生内心深处,与此同时,学校还巧妙搭台,将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深度融合,巧借节日文化开展“数智礼物”送心意活动,结合校本特色开展“小少年‘慧’劳动”“星辰大海,科技筑梦”“‘艺’起创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各显其能,学出成绩,玩出名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核心素养的教育成果。
现在,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数据采集和分析……创客教室的“小发明家”对这些专业的科研手段已是驾轻就熟,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科学发明的海洋中畅想未来。这是学校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缩影,也是学校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