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诗人们总是不吝啬于对春天的赞美,满溢春色的山川湖海皆是诗人们创作的绝佳素材。在历史的积淀里,也有不少的文人墨客被湘湖的美景折服,留下了朗朗上口的诗词名句。为了让小记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湘湖文化,3月26日下午,由湘湖研究院和萧山日报小记者团共同策划的“童观·走读湘湖”研学活动第二站,来到了湘湖花海香田景区,小记者们用春日的美景“炒”一盘古诗词。
“湘湖梦不到,今日到湘湖。草木尽春色,山川如画图……”诗人苏泂泛舟于湘湖之上的有感而发,时至今日依然有迹可循。小记者们端坐于台阶之上,细细品读着诗句,抬头望去,面前所见的便是如诗中描绘的湘湖山水美景,大家不禁感叹,面对同样的情景,古人们只用寥寥几字就能将美丽的景色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自己在平时写作文时却想不出比美丽更好的形容词。诚然,诗词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以短小精悍的言语将宏大的场景融入其中。
只是坐着读诗显然少点意思,沐浴着春风,边走边探寻诗中的湘湖更是别有一番意境。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小记者们沿着河道踱步,诗中的场景瞬间变得鲜活了起来,虽然小记者们没有走在林间小道上,但阵阵袭来的微风依旧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打在身上的日光也愈发温暖了些,好似真切地走进了诗中。
一首首古诗,是湘湖美景的真实写照,那么当春天和古诗词遇见盘子又会产生怎么样的反应呢?本次活动除了带领小记者们诵读湘湖的古诗词之外,更有趣的环节便是将古诗词中的美景定格在盘子中。分组完毕后,大家纷纷以“草木尽春色,山川如画图”作为拼盘制作的主题,虽然湘湖的花海香田才刚刚下种子,还未长开,但周边已经盛开的五颜六色的植物依旧能够满足大家对于春日的幻想。各个小组分工明确,有人将树叶鲜花拼凑成画,有人以晶莹剔透的岩石作为大山的象征,只是转眼间,一个个拼盘便被春色填满。
春天的湘湖总是那么让人着迷,即便相隔千百年,小记者们还是能和古人通过同一首古诗词获得情感上的共振。通过本次活动,小记者们在饱览湘湖美景的同时,对湘湖的历史底蕴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程文跃 摄/刘妍汐)
小记者 胡毅 湘师实验小学202班
3月26下午,风和日丽,我的心情就像这天的太阳一样,非常明媚,为什么呢?因为我要去参加萧山日报小记者团的湘湖研学活动啦!
活动一开始,跃跃老师就给我们发了一页古诗,十分陌生,全是我们课本上没有的,通过跃跃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这些古诗都在描写湘湖的美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草木尽春色,山川如画图”这句诗,因为这句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湘湖春天的美丽环境,诗词和我眼前的山水遥相呼应,别有一番意境。
学完古诗之后,我们分小组进行了拼盘的活动,我们组先将选好的古诗写在最中间的盘子上,然后分别去找了一些可以代表湘湖春色的东西。在我看来,最能代表春天的还是湘湖的鲜花,我一路寻去,道路的两旁有各式各样的鲜花,我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黄色鲜花,将它们摆在了拼盘上。
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思,在湘湖踏青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好多古诗,我想诗词的魅力真是无穷无尽的,短短的几句话就能把眼前的山水记录下来,我要向这些大诗人学习,以后也能写出这样的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