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雪芹
湘湖与西湖,隔钱塘江相望,同处神秘的北纬30度。世界诸多神奇的自然与人文胜迹,多在这个纬度上。而闻名遐迩的龙井茶,就产在这里。西湖周边产的叫西湖龙井,湘湖周边产的叫湘湖龙井。
品茶越来越成为一种中华文化的标识。它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品德、学识、修为与涵养的次第舒展。湘湖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湖面辽阔。四周的山地土质较好,黑润而肥沃,适宜茶叶生长。春茶吐芽时,沿湖细雨溟濛,云雾倾吐,春风和煦,翠绿欲滴。
宜人的气候,外加清明前后雨水的滋润,决定了这个时点是茶树萌芽的旺季。湘湖产茶,在古代就有不小的名气。茶圣陆羽更是在《茶经》中盛赞,浙东地区以越州茶为茶之上品,而古时的萧山,属于越州,是越州当时重要的产茶县之一。
南宋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中所记:“茗山在萧山县西,其上多奇茗。”湘湖龙井因此也以茗山茶著称。茗山在今天杭州乐园附近,这里流传着“谷雨采茗山之芽亦如端阳凿仙岩之药”的传奇佳话,早在宋代就以“山多茗”而著称。
风靡宋代的斗茶文化,茗山则是有名的斗茶地之一。斗茶者各取所藏之好茶,轮流烹煮,品评高下。当时越州最有名的茶,便有湘湖茗山茶,与其齐名的“白云”“香林”后来演变成了西湖龙井,而茗山茶则演变成了湘湖龙井。
关于湘湖龙井,还流传着一段与朱元璋有关的传说。有一年,朱元璋与国师刘伯温来到湘湖狮山顶,两人落座在一块鹅鼻石上,一边观看湘湖风光,一边讨论治国大事。谈话间,朱元璋感到口干舌燥,刘伯温顺手摘了几瓣鲜茶,让他嚼了止渴。朱元璋将鲜茶放进口中,霎时感到满口生津,清爽无比。
此时,忽见一阵仙气从山脚下升起。湘湖半隐于世,娇美中略带朝圣之意。朱元璋起身走下鹅鼻石,迎面一阵清香扑来,低头一看是几蓬茶树。顺手采了一瓣放入口中,觉得与刚才刘伯温递给自己的鲜茶味道一样,刚要开口问,刘伯温就说:“皇上尝出来了吧,此茶即是那茶。”朱元璋为此赐名“云雾茶”,并将其列为贡品。
茶文化历史悠久的萧山,在种茶、采茶、制茶方面都极其考究。湘湖龙井茶采制技艺精湛,生产过程分采摘、晾摊、炒制三个阶段。茶叶的采摘也很有讲究。不同的时期,采摘不同鲜叶,清明前, 一芽一叶,俗称明前茶。又因为形似枪戟,称作旗枪。到了谷雨前,则生长成一芽二叶,俗称雨前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做到无叶蒂,无老叶,无断碎者,则为上品。
蕴蓄一冬的芽苞,受到暖湿气候的催发,纷纷从茶枝的怀抱中蹿出,舒展出鲜嫩的叶芽。湘湖龙井以形美、色翠、香郁、味醇、报新著称。因其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得外观尖削挺秀,形似“碗钉”。要想茶汤匀色,颊齿留香,技艺是关键。经炒制的明前湘湖龙井茶,酌取湘湖泉水泡之,叶尖细嫩翠绿,香气清爽悠远,啜吸一口,齿颊生津回甘,顿觉神清气爽。雨前茶和谷雨茶既具备明前茶的品质,又相应倍增了产量,所以当之无愧成为湘湖龙井的主力品种。
久负盛名的湘湖龙井从茗山茶、云雾茶到湘湖旗枪,又到浙江龙井,几经更名,后于2008 年改回湘湖龙井品牌,记入茶文化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