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显一
霞浦,浙闽交界,滨海之地,那里不光有岛礁、沙滩、光影栈道,还有浅海滩涂的视图冲击,是网红打卡地。五月份的一个双休日,我们乘坐3个半小时的动车,来到这个闽东北小县城。在一个小饭馆吃过午饭后,开始体验霞浦之美。
去往高罗沙滩蜿蜒的公路上,可以看到海边防浪堤内侧的滩涂,插了很多的竹竿,导游说这是海上养殖基地,一望无垠。不时有白鹭齐飞,偶尔见有一两条小船搁浅在流花沟里,在静静等待着涨潮。越过一处果树林、篙草、各式灌木相间的地段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色的沙滩,渔船点点,这就是高罗沙滩。
海浪很轻,像一道道齐整的白练,涛声由远及近,如万面鼓声。阳光躲在云层里,干净的海滩,金色的沙子,踩上去软绵绵的。黑黝黝的当地小哥骑着沙滩车,四处吆喝,摩托艇在远方卷起雪一样的浪花。海水很清,游客光着脚丫子,享受着海水的亲吻,任细沙温柔地没过脚背。沙滩上密密麻麻的小洞,小毛蟹探头探脑地爬出来,机灵得很,倏忽不见,跑远了。同事捉了些毛蟹,养在可乐瓶里面,再放一些沙子和水进去,说是要带回家里给小孩子玩。
下尾岛也称夏威屿,位于霞浦县长春镇半岛之东南末端。从大巴车上下来,沿着山间那条柏油路步行上去,大约20分钟后,来到下尾岛。岛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空气里夹杂着潮湿的气味,风吹在身上凉飕飕的。游客摩肩接踵,来自天南海北,霞浦旅游已经名声在外了。
下尾岛海边有个海蚀洞,是网红打卡地,要去体验,必须要走一段长长的下坡路,一直到海边。我们沿着石阶挪移,路太窄,上下游客排成两支相向的队伍,慢慢移动,一些游客停留在栏杆边拍照的,景区喇叭反复播放着“往前面走,过道禁止停留拍照”。好不容易到了海边,成片的岩石,被海浪常年雕琢,日晒,风化,形状各异,层次分明。有的就像一颗颗巨型的鹅卵石,没在沙堆里,潮水一来,露出远远的脊背。人们在岩石之间小心翼翼地跳跃,有的岩石高度落差大,要手脚并用。海蚀洞,是指海岸上的悬崖因受海浪的冲击和海水的溶蚀,形成的洞穴。从洞外望向洞中,海蚀洞像张开着嘴巴的巨兽,从洞内向外望去,海蚀洞犹如一个天然镜框,大海、岛屿、礁石尽在框中,遇到飞鸟掠过,尽显动态之美。游客实在太多了,等待进去的,排队拍照的,我们在海蚀洞前草草地感受了一下。返回时路过眺望台,登高远眺,大海平静,海水湛蓝,远山如黛,风轮壮观。
花竹被冠以“中国观日地标”,是三沙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第二天,我们到达花竹已经是日上三竿了,观日错过机会,那就观海景赏民居吧。站在花竹第一观景台,蓝天白云下,岛屿星罗棋布,像是厨子下在海面上的饺子。休渔季节的渔船,船头整齐地朝同一个方向锚定,桅杆高耸,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再近一些,是养殖海参、海带、紫菜的一大片区域,彩色的鱼排,和几艘慢慢移动的作业船,在蔚蓝色大海的映衬下,俨然就是一幅千岛胜景图。宁静的海,纹丝不动,想象着,朝霞满天,落日余晖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怪不得,霞浦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能拍出那么好看的作品来就不足为奇了。
花竹的山上,各种各样的树木争奇斗艳,有一种叫做台湾相思树,山坡上、悬崖边,漫山遍野,满目葱茏,这是一种豆科相思树属植物,生长环境不挑剔,适宜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好多景区都有它的影子。花竹村的民房依山傍海,有沿溪而建的,有掩映在树林里的。有一面特别的墙,石块分上中下三层错位叠放,墙的底部,是斜叠,墙的中间部分是平铺,石块之间用小的条石镶嵌,再以胶泥勾缝,墙顶部分,石块外面用抹灰处理。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石头房,立体感丰富,匠心独运,古朴厚重,又见灵动。
清风明月,观海听涛,诗意安居,花竹是胜景,也是福地。
我们于前一日的中午到达霞浦,次日午饭后乘坐高铁返程,匆匆忙忙,还有很多的景点没来得及欣赏,期待下次重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