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姚维红)为高质量服务保障亚运会,全面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我区多举措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公共场所配置AED数量累计951台,配备救护车69辆,区内120急救电话实时呼入承载量达128路。
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是我区民生实事之一,更是亚运医疗卫生保障的重要一环。截至今年8月,全区六大公共场所配置AED数量增加至951台,高于每10万常住人口40台的AED配置标准,达到亚洲地区平均水平,位居杭州市前列。
人人懂急救,人人会急救。配置以来,我区已有3例心搏骤停患者利用配置的AED抢救成功案例,获得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120救护车的配置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承担着打通“生命通道”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守护百姓生命安全,区级财政还投入近3000万元提升120救护车的配置。截至目前,我区120救护车配置总量达69辆,其中负压救护车有54辆,实现了平均每3万人口拥有1辆救护车的目标,有效缩短了急救半径,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了1分35秒。与此同时,我区还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院前急救队伍,他们坚守在全区18个院前急救站点,为生命营救跑出“加速度”。
随着数字改革的深入,院前急救也用上了数字“黑科技”。根据上级要求,我区提前完成扩容“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数字电话光纤从原有的2条升级至4条,区内120急救电话实时呼入承载量从原来的60路增加到128路,120受理调度席位从8个增加到32个……
此外,我区院前医疗急救还建有与医院急诊室救治无缝衔接的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传输系统,“上车即入院”,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增加“120”呼救定位系统以及为聋哑等残障人群提供特殊呼救的“一键急救”功能,更加及时准确地定位事发地点,调度员2分钟派车率达98.60%,平均派车时间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