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舒铭
坐落于“中国视谷”核心区的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成为杭州视觉智能产业战略性标杆企业。
然而,在企业探索期,也面临资金紧张问题,光大银行萧山支行及时发放流动性贷款2000万元。2019年,先临三维科创板申请终止,面临较大压力,该行“雪中送炭”,将贷款规模扩大至3000万元,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如今,先临三维引入中国人寿、红杉中国等战略投资者,年利润超亿元,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还清所有银行贷款。
银企合作仍然继续。“因为我们国际业务营收占比大,有大量外汇业务,在汇率避险、外币理财等方面,希望银行给予指导。”公司负责人说。
“我们将依托光大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全方位服务企业。”光大银行萧山支行行长施伟表示。
在近日举行的“共富萧山金融行”调研中,人行萧山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陈坚表示,希望该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拓展金融市场;坚持“金融+党建”优势,提升服务能力。
发挥三大优势
坚持金融回归本源
今年以来,光大银行萧山支行在贯彻落实《中国光大银行杭州分行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坚持金融回归本源,金融服务群众,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萧山打造共富样板。
该行进一步加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及时把握有关政策要求和金融需求,充分发挥“金融+党建”“综合金融”与“金融+科技”三大优势。
一是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巩固提升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民营企业和新基建、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32.82亿元,较年初新增13.16亿元;其中,民营制造业贷款余额77.03亿元,较年初新增12.39亿元;绿色贷款14.43亿元,较年初新增9.97亿元。
二是通过加强光大集团内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板块各单位联动,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综合金融服务。近年来,该行通过光大金租落地杭州空港新城撮合业务2.2亿元;助力浙江杭州湾信息港高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发行CMBS业务,金额23亿元,期限18年,优先A级年利率3.05%;通过光大同业、资管、理财、外部合作机构等多种渠道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发债业务,近两年累计投资当地债券16.8亿元,全力助推国有企业融资业务高质量发展。
三是通过聚合光大银行云缴费子公司、移动线上平台等系列科技产品,整合光大科技公司的大数据、强G端服务的创新特色,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优化客户场景体验,为共同富裕新标杆作出积极贡献。
施行“五个一”工作体系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光大银行萧山支行按照杭州分行“一个光大品牌、一揽子赋能措施、一系列推广活动、一批重点项目、一些创新突破”工作方法,整体推进,重点攻关,为打造萧山共富样板注入“光大动能”。
具体来说,该行借助总行“红星计划”、优质客户专项优惠等政策,建立灵活高效的“名单制”“会商制”“绿色审批通道”机制,精准实施信贷投放。为加强重点领域客户和信贷投放,组建重点项目柔性团队,以名单制服务为主要抓手,定期反馈进度,强化前中后台联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创新方面,该行推出一系列新金融产品。坐落于信息港小镇的芯立嘉集成电路(杭州)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聚焦于国内急需的芯片研发。该行通过创新产品“投联贷”,以信用方式为企业解决500万元流动资金困难。据介绍,“投联贷”是光大银行根据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状况“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打破了财务数据的约束,以企业市场地位、技术水平、研发投入、专利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积分制审核,通过与外部知名投资机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等合作,在信用模式下给予客户授信支持,破解了初创型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物的传统融资难题。
再如,“专精特新企业贷”是一款具有无需抵质押物、全自动模型审批、线上提款、随借随还等特点的产品。国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该评价体系模型自动审批,从企业线上申请到业务落地,用时不到1天,非常高效。截至8月末,该行已合作专精特新企业17户,授信余额3.12亿元。
为实现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该行在光大银行总行“光大快贷”系列产品上,积极研究共同富裕示范区小微经济产业特色、企业需求,积极利用光大线上房抵快贷、E税贷、E微贷等普惠贷款产品,解决企业资金“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8月末,该行普惠贷款较年初新增2.12亿元,新增授信9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