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殿君 通讯员 王啸虎
在前不久举行的萧山区第21届老年文艺调演中,党湾镇代表队以戏曲何文秀《心连心》为参赛曲目,通过演员们纯正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征服了评委们和广大观众的心,夺得一等奖。
完成这次比赛任务的,不是专业的表演团队。而是来自党湾镇的一个民间文艺团体——金沙戏曲团,演员们都是业余的文艺爱好者。
退而不休,成立民间文艺团体
今年73岁的徐水林是金沙戏曲团创始人、团长,人们都亲切地唤他“老徐”或“徐老师”。退休前,老徐是当地镇政府的文化干部,在文艺创作、乐器演奏等方面都很拿手。
退休后的老徐应聘到党湾镇镇中村负责老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工作,后来又担任了镇中村宣传文化员的职务。
老徐有一手拉二胡的绝活,常常在镇中村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们拉上一段,有人爱唱越剧,老徐便用二胡伴奏。随着悠扬的二胡曲调和婉转的越剧唱腔响起,老年活动中心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一曲唱罢总能赢得大家的掌声和喝彩声。
见此情形,老徐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组织文艺骨干建一个民间文艺团体,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做点事。于是,他成立了镇中村越剧沙龙,成员由最初的两三人慢慢发展至十多人。
镇中村对老徐十分支持,出资为越剧沙龙购置了乐器、音响等设备。越剧沙龙经常在老年活动中心、公园等义务演出,为乡亲们带来了难得的艺术享受。
2019年,党湾镇文联成立,老徐的民间文艺团体有了“家”。以此为契机,老徐将原先的“镇中村越剧沙龙”升级为“党湾镇金沙戏曲团”。从此,这个民间艺术团体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成员也发展至30多人。
热衷公益演出,一年演出100多场
“金沙戏曲团吸收团员没有硬性标准,我们有个‘三自’原则,即自娱、自乐、自带服装道具。”老徐介绍,每一名演员的戏服、头套、道具、化妆品等都要自己掏钱购买,一套真丝戏服要几千元钱,买不起,就买五六百元一套的仿真丝戏服。即便如此,从头到脚一身行头至少也得上千元。演不同的角色,服饰打扮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名演员往往得买好几套行头。
“对戏曲的热爱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参加金沙戏曲团后,我们一帮姐妹在徐水林团长的指导下,认真排练,精心准备,我们的表演为大家带来了欢乐。演出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成就感,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金沙戏曲团业务团长金玲玲高兴地说。
她从小喜欢听越剧,后来边听边学,学会了一些唱段,梦想着有一天能走上舞台表演一番,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女拜寿》……现在,金沙戏曲团能上台表演的越剧折子戏节目有20多个。金沙戏曲团成员都是当地农村业余的文艺爱好者,有在工厂上班的工人、有开店做生意的,还有种地的农民,没有一名专业演员。只是因为对戏曲的热爱,通过电视、手机视频等进行学习。
老徐热衷于公益演出,场面大的正式演出一年有20多场,加上平时在公园的小规模演出一年达100多场。因此,在2021年,老徐被授予“萧山区文化能人”称号。
为方便演出,70多岁考出驾照
一段折子戏,根据其长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从开始学到能上台表演,短的至少一两个月,长的要学一年多,缺少耐心和毅力是不行的。先学唱腔,再学身段、动作。
为了提升艺术素质和表演水平,老徐请来专业老师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有戏曲基本知识、唱腔、步伐、手势、身段、表演等。授课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的表演示范让学员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提高了戏曲表演水平。
前不久,老徐带领他的团员们应邀前往钱塘区义蓬街道春雷村开展文化走亲。演出十分成功,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欢迎和点赞,春雷村村委会还送上了绣有“文化艺术下村 助力乡村振兴”金色大字的大红锦旗。
从周边的兄弟镇街到钱塘区、拱墅区,一直到绍兴市柯桥区等地,金沙戏曲团的演出越来越多、路途越来越远,这让只会驾驶电动三轮车的老徐深感不便。
于是他萌生了学开车的想法,古稀之年学开车,家人亲友都反对,怕有危险。但老徐义无反顾,特别用心,理论考、场地考、路考……他一路过关,终于拿到了驾照。
老徐买了一辆电动汽车。有了汽车代步,劲头更足了,他带领着团员们,在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发挥着更大作用。
记者手记: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
党湾镇的“文化能人”自发地组建了“金沙戏曲团”,并在当地镇村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它成了为农民输出文艺活动的有效载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引导、支持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类专业师生等深入乡村,为农民文化“赋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应该成为基层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有特长的专业人员,像徐水林一样,可依托农民掌握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从作品创作、技能展演、场景构建、活动开展、研学组织、服务提升等方面,帮助农民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创新应用,切实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源自基层,发端于乡村,乡村文化振兴中,这种接地气的“基层文艺土团队”,多多益善。